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記者 唐云芳)11月18日,由黔東南州凱里市一家專門從事民族銀飾、刺繡等工藝品生產的民營企業斥資3000萬元建成的“非遺博物館”,在凱里開發區開館。據稱,建非遺博物館旨在將保護民族文化落到實處,做強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產業。
據了解,博物館名為“苗妹非遺博物館”,占地980平方米,共有四層樓,分為民族服飾展廳、古民居用品展廳、手工藝品展示區及銀飾文化展廳。展廳中,收藏了黔東南境內的100余件自明、清以來的苗、侗等民族服裝和手工刺繡品,其中一些服飾上的繡法在民間早已失傳,成為存世孤品;收藏了76件民間古家居用品和152件老銀飾品,其中不乏古代婚床、轎子等大件生活用品;集中展現了當代苗族刺繡、蠟染等民間工藝品最新的研發生產成果;集中展現的是該公司由經驗豐富的銀匠師精心打制的主營產品銀飾等。
據博物館負責人歐陽珍珍介紹,黔東南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增強文化對經濟的促進和提升,對加快民族地區人民脫貧致富,推動民族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鑒于此,該企業經過反復調研論證,決定投資3000萬元建設“苗妹非遺博物館”,將保護民族文化落到實處,并采取“生產性保護”的方式,做大做強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產業。“通過參觀博物館藏品,我們可以窺見苗侗服飾的演變歷程,也可以了解苗侗先民們的生產、生活場景,為研究苗侗先民的民風民俗、手工技藝的傳承和演變提供依據。”凱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顧黔先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