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記者 周燕玲) 10月19日上午,記者接到市民羅先生電話說,“凱里瑞祥路附近的金井農貿市場罷市了”。
上午10點左右,記者來到瑞祥路金井農貿市場,發現農貿市場內除了門口幾家攤販和賣魚肉的攤位做生意外,蔬菜區和熟食區的攤位都用布或蛇皮口袋蓋住,沒有人做生意。一位賣豬肉的攤販告訴記者,“他們都去外面擺攤去了”。
既然建有農貿市場 為何市場外還建臨時市場
記者從農貿市場出來后,發現瑞祥路幾乎整條街都是賣菜的攤販,十分熱鬧。但這份熱鬧卻讓整條街通行不夠順暢,開車經過此路的司機不停地按著喇叭,其中不少賣菜的人正挑著竹籠往供電局方向走。

正在賣菜的攤販
一位正在賣豆腐和蔬菜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在金井農貿市場里擺攤有十多年了,今天凌晨5點第一次到市場外的街道擺攤。
“既然政府在這里設有農貿市場,為什么還要在農貿市場外的街道設臨時市場呢?凱里既然在創衛,這個臨時菜場就更應該取消”,張女士坦言,因為有臨時市場的存在,她的生意日漸慘淡,必須抗議政府的做法。
在現場記者看到,不少城管正在執法,從農貿市場出來擺攤的攤販也時不時地跟城管執法人員發生口角,并訴說取消臨時市場的請求。
政府設立臨時市場 意為照顧鄉下人
一位正在執法的城管告訴記者,在金井農貿市場外設置臨時市場是政府在一個多月前規定的,意圖是照顧凱里周邊買菜的鄉下人,并每天收取1元錢作為攤位費,但擺攤時間不能超過每天中午的12點。
“在臨時菜場擺攤的很多都不是真正的鄉下人,有很多人是一商場和二商場的生意人,因為鄉下人不會每天晚上7點到臨時市場用紅繩子來占第二天的攤位”,一位賣熟食的吳大姐告訴記者。
據了解,在金井農貿市場內蔬菜攤位點每個月260元,熟食攤位點每個月320元。“自從有了臨時市場,每天的收入有時還不到原來的一半,特別是農貿市場里位置不好的攤位,但我們每個月卻要交320元,而臨時市場的才交30元”,吳大姐說。
“其實,我覺得這個臨時市場也應該取消,每天早上還不到六點就被菜販子吵醒了”,一位住在臨時市場附近的李先生向記者表示。
城管執法人員:會向上級反應 再做處理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位正在臨時市場賣菜的老人,老人告訴記者她是凱里爐山人,每天凌晨四五點從家出發來凱里城區賣菜,生意好時一天有一百來元,生意不好時一天三四十元,下午五六點再坐車回家,每天車費為10元。
老人向記者坦言,她不希望政府把臨時市場撤銷,因為年紀大了挑著一筐子菜在城區亂轉很累,“家里種的菜吃不完,挑來城區賣還能贊幾個錢,不然就爛在地里或者喂豬了,有些可惜”。
采訪結束時,一位張姓的城管執法人員告訴記者,當時設立臨時市場是政府決定的,撤銷與否他們不能說了算,但會向上級反應今天出現的問題,然后再做處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