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3月30日,凱里虎(莊)爐(山)公里1.5公里王家土處出現垮塌,造成交通完全中斷。截止記者發稿時,搶修工作尚未開始。3月31日上午,記者探訪現場發現,塌方處以及附近區域多處開裂,具有嚴重的安全隱患。
公路邊坡 多處有裂縫
上午11時許,記者趕到了事發現場,道路兩邊是光禿禿的“混泥土邊坡”,坡形比較陡峭。垮塌面寬度有10多米,位于爐山方向的東側,該垮塌面的頂上是裂縫和搖搖欲滑落的石塊,垮塌面的中部是翻新的泥土,底部則是亂石堆,這亂石堆“延伸”到了公路上,覆蓋了一半的路面。

邊坡上的裂縫

這垮塌面的地質還很不穩定,不時有石塊或泥土滑落,每當這時,就會傳來“嘩嘩”的響聲。

塌方現場
其實,道路并不是完全覆蓋,要通車也可以,但交警卻對現場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不允許任何車輛進入,這是為什么呢?
在采訪中,記者跟隨繞道走的群眾走上公路邊坡上調查,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原來,邊坡上多處開裂,具有嚴重的安全隱患。
在西側邊坡的一個平臺上,記者發現了多條明顯的裂縫,最大的裂縫可以插下手指頭(如圖)。有的裂縫有縫補過的痕跡,但現今又重新張裂。有的裂縫還長出了鮮嫩的草(如圖)。裂縫不僅小平臺上有,平臺的邊坡上也有。此外,平臺之外的其他區域也能看到,可以說是屢見不鮮。


“表面上看起來,這段路很好,但常上邊坡的人就都知道,這路裂縫多,不安全,所以到下雨天,我們是不敢在路上逗留的。”凱里市虎莊村王家土組的一位村民說。村民們建議,對這一路段進行綜合性治理,一次性解決問題。
過往公交分段營運
據介紹,公路塌方現象是在3月30日早上出現的。“它不是一次性垮塌,而是垮了很多次,路面上的土石方越積越多。”過往司機楊師傅說,過路的交警發現情況不妙,遂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要求過往車輛繞道行駛。
虎爐公路是凱里市區至爐山、大風洞等鄉鎮的主要通道,每一天的車流量極大。往返凱里至爐山的201路公交車,就在這一條線路上跑。道路垮塌現象出現后,過往的班線車改道,或走凱里至爐山的老路,即黎(平)爐(山)公路,或繞道黃平縣重安鎮。201路公交車則分段營運,從凱里方向發來的車輛,將乘客運送至垮塌處后返回;從爐山往凱里的車輛,將乘客運送到垮塌處后亦返回。兩個方向的車就在垮塌處交流乘客。

過路群眾翻山越嶺
不過,乘客從垮塌路段的一段走到另一端,也是不容易的,需要翻山越嶺,從公路西側的邊坡上走,路程有幾百米。記者體驗發現,走公路邊坡,部分路段因為處在陡峭的山坡上,一不小心,就會摔下山來,那后果不堪設想。記者在現場體驗時,就有一位60多歲的大媽看到翻越邊坡有危險而選擇返回。
另據悉,截止記者發稿時,有關部門尚未對道路進行搶修。凱里市交通部門的負責人說,先請專家進行“會診”。
虎爐公路2011年12月13日上午開通,該公路起于凱(里)至施(秉)公路k8+560處,全長14.648公里,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雙向兩車道,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該公路建成后,從凱里市區到爐山僅需半小時,比公路未開通時提早了近1小時。2013年8月26日下午5時許,該公路王家土路段(距離本次垮塌處上百米左右處)也發生過垮塌,造成交通中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