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轉變土地利用方式,作好“田”文章。田間除了基本的水稻種植,群眾還積極在田間大力發展烤煙、食用菌、葡萄等產業。一是做好“烤煙”老品牌。2014年,該鎮花橋村譚傳高等50戶煙農租用本村土地種植烤煙660余畝,預計產值可達260萬元,共帶動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200余人就業。二是引進外商投資辦廠。年初,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引進貴州省根生科技農業有限公司落戶銅鼓村銅鼓大壩,現已建成占地面積80余畝的96個標準化食用菌大棚及現代化機械作業鏈,共投入資金750萬元,帶動當地190戶農戶入股參與。三是成立專業合作社。花橋農場一直以來有種植葡萄的歷史,2007年,農場張遠清等11人租用田地90畝引進高山黑珍珠和水晶葡萄兩種品種,并自學技術,成立了遠清專業合作社,現葡萄已豐產掛果,預計每畝收入可達9萬元。

竹鼠

烤煙
利用草、竹資源,作好“山”文章。一是鼓勵本地在外青年回鄉創業。2013年年底,花橋村退伍軍人吳寧在嫩寨村大坪崗建設黃牛山原生態養殖農場,牛舍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可容納300—500頭牛,現已引進55頭“山東牛”,預計年收益可達270萬元。二是扶持微型企業發展。該鎮現有微型企業21家,大部分微型企業以養殖業為主,水沖村利用本村竹子資源優勢,以龍運東創辦的東翔竹鼠養殖基地為首,帶動周邊小企業發展竹鼠養殖業,現基地有竹鼠500余只,已輻射敦寨及湖南靖州等周邊地區,年純收入可達10萬元左右。
通過作好“田”、“山”這兩篇文章,銅鼓鎮人民群眾荷包鼓起來了,生活富起來了,臉上的笑容也燦爛起來了。(林艷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