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每天下午6點后,在劍河縣觀么鄉集鎮西南入口處的一塊農田里,準能看到一些年輕人在地里忙碌。他們是一群特殊“農民”。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中,該鄉黨委決定選擇讓干部職工自己種地為突破口,讓大家認認真真接一下地氣。于是鄉里出資向當地老百姓租用稻田一塊,作為全鄉干部職工種植蔬菜的試驗田。稻田被分成若干小塊,分配到各股室頭上所有員工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時間種好自己的實驗田,并將生產出來的蔬菜全部交給鄉政府食堂。
“現在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干部大多不知道如何種地,無法與老百姓進行溝通,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工作。”副鄉長楊文艷說,自從有了實驗田,大家開始學習哪個季節種什么,怎么種,收什么,怎么收,逐漸懂得老百姓的辛苦了。懂的教不懂的,一些干部還跑到農戶家請教農事,加深了與群眾的往來。
而今這片實驗田已產出大白菜、青菜、豆角等蔬菜30公斤左右。大家吃到自己親手種出來的蔬菜時,都很有成就感。
“現在的駐村干部,會幫我們干農活了。”村民張木英說。近段時期來,她也明顯感覺到干部身上有了變化,要是以前,有些干部下村就是做個樣子,神龍見首不見尾,一陣風就走了。
“我們是做農村工作的,干部應該學會做些農活,要知農時、學農技、懂農事、干農活,才能真正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接地氣、不斷根。”鄉黨委書記王魯平道出初衷。目前鄉黨委正在分期分批對干部職工進行現代農業科技培訓,努力打造一支能夠真正與農民交朋友、勝任農村工作的新型農村干部。(彭文貴 楊琴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