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我們一定要按紅手印,請州民委把你留下來,再幫扶我們一年!”7月以來,
從江縣翠里鄉的村干和村民便有意挽留黔東南州民委派來的掛幫干部湯蛟。湯蛟也愿意像他的前任吳方培一樣,做掛幫干部“蹲班生”。
翠里瑤族壯族鄉位于黔桂邊境的月亮山深處,全鄉20個村都是貧困村。從2011年底起,黔東南州民委定點幫扶該鄉,多次深入翠里鄉高文、高華等村訪貧問苦,幫助村民擬清發展思路,并選派政治思想素質過硬、對農民有著深厚感情的干部駐村蹲點幫扶。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即將退休的吳方培成為首批駐村干部后,不僅對掛幫工作沒有絲毫懈怠,反而傾注了全部熱情,每月平均在鄉村工作26天以上。一年間,老吳先后到該鄉最邊遠的新寨、高忙、聯合、污牙、大田等村,調研公路開挖、旅游發展規劃、農村低保調整、食用菌產業化栽培等。寫成78篇《民情日記》,為全鄉同步小康建設提供了參考依據。
根據調研情況,吳方培積極配合鄉干部向民委、財政、水利、扶貧等部門申報項目28個,爭取落地項目18個、到位資金156萬元。了解到宰轉村年收入不足500元的特困戶有28家,老吳為該村特困戶爭取到冬春救濟糧1500余公斤和一些御寒被子,并征求州民委為特困戶制定了長效幫扶機制。
2012年底,還差9個月就要退休的吳方培本應返回原單位工作,但翠里鄉黨委政府和20個村的干部群眾聯名挽留,與翠里百姓結下深厚感情的老吳主動要求干到年底,成了聯鄉駐村的“蹲班生”。今年初,吳方培被評為2013年度全省“優秀同步小康駐村干部”。
今年初,年輕的湯蛟主動接過了州民委掛幫翠里的接力棒。但熟悉了老吳的翠里群眾不太相信小湯能幫助大伙辦實事。小湯虛心向老吳學習,駐村第一月,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分日夜進村入戶調研產業發展,積極謀劃鄉村網絡建設,四處聯系農副產品銷售。他的熱情與干勁讓當地群眾翹起了大拇指。
湯蛟把駐村經歷和對同步小康的思考寫成《在基層的沃土中發芽成長》,并刊載在
從江縣《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簡報》上,其工作態度和作風受到省
領導肯定和表揚。
老吳和小湯,兩批駐村干部共同努力,為翠里群眾脫貧致富接力奮斗。
金秋9月,記者走進翠里鄉高華瑤寨,一條整潔美觀的青石板步道沿著瑤家木樓,從山頂延伸至山腳,60戶開辦起瑤家藥;在高文村,連片的椪柑園果實累累,香菇大棚逐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