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一輛掛著大紅花,滿載各種鐵路軌道機械設備的東風牌火車從桂林方向駛來,正式進入從江縣境內的洛香侗寨。標志著從江縣迎來了第一列火車,幾代從江人的火車夢即將實現。
家住洛香鎮洛香村的公橋歸老人,一大早就特意從家里趕來。
“做夢都沒想到,高速公路才從我們家門口修通,現在又修通了高速鐵路。”一輩子都沒見過火車,公橋歸老人用顫抖的手觸摸火車頭的時候,激動的說,“等年底正式通車,我也要坐上高鐵到廣州去看一看。”
翻開從江的歷史,這里曾是貴州最后一個通公路、通油路的縣,也是全省最后一個公路通鄉、通村的縣。
今天,從江令人刮目相看。
隨著廈蓉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相繼開通,從江過去這個偏居一隅的山區縣,由最偏僻的縣份變成了“貴州出海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區”。
至此,從江的“出海”大門正式打開。
大山與大海的擁抱
“高速通了,高鐵通了,我們的發展機遇來了。”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高速鐵路雙雙通車,從江縣上下一片歡騰。
“從江要融入大珠三角,關鍵是要把山門打開,使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泛珠經濟圈大市場對接。”縣委書記王之政一見記者,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兩高’大通道的開通,對于加快山區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載體。如何把握機遇,對從江來說任重道遠。”機遇面前,縣長張廣淵顯得既興奮又冷靜。
縣委、縣政府調整發展思路,圍繞香豬、香糯、椪柑等優質農產品開發和岜沙、小黃、加榜梯田、瑤族藥俗等旅游業發展,打牢承接中東部勞動力輸出培養基地、菜籃子基地、商品糧基地、產業梯度轉移承接基地,把從江建成為珠三角的“后花園”和“菜籃子”。
“發財機會來了!”“兩高”通道沿線的農民“不安分”了
谷坪鄉幫土村距縣城40余公里,由于村子一直沒有通公路,村民們趕場,學生上學,都走山間小道。如今,廈蓉高速AT12標地正好從村里經過,10多公里路段 “兩高”建設時才修通。
順著修好的公路走進村時,一路上看到三三兩兩騎自行車的孩子。到了村里,看到路邊停放有十幾輛新嶄嶄的摩托車。村支書告訴記者,都是剛買的,有的村民還已經買上農用車跑運輸了。
黃金機遇,時不我待。斗里鄉馬安村緊緊抓住“兩高”雙雙過境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依托珠三角市場發展手工刺繡和民族服飾加工。
目前,該村從事苗族服飾和刺繡加工共有36戶,全村從事刺繡產業年總產值928萬元,實現人均增收1050元。
“我們的產品近銷周邊苗族村寨,遠銷臨界的廣西市場。”全州“百佳繡娘”第一名繡娘潘培輝說,“等高鐵正式通車,我要把自己生產的刺繡賣到貴陽去,甚至賣到廣州去。”
山門打開,大山與大海對接“擁抱”,從江正大步走向珠三角。
大通道與大市場對接
從江,是世界上少數民族文化“多元共生”型的罕見之地,民族風情風俗原汁原味,自然原始生態保存完好。
隨著“兩高”的建成通車,從江縣成了貴州面向珠三角的橋頭堡,成為“廣州-桂林-貴陽-昆明-曼谷國際旅游大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從江旅游業發展迎來了難得機遇。
為迎接高鐵時代的到來,從江縣積極拓展兩廣旅游客源大市場,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積極融入“桂林旅游經濟圈”和“東盟陸路國際旅游線”。
他們先后組織參與了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走進黔東南、品味原生態”廣州旅游推介會和中國·桂林國際旅游博覽會等大型旅游推介活動,不斷拓展珠三角客源大市場。
“到岜沙看鐮刀剃頭去”,丙妹鎮岜沙苗寨自開展原生態風俗游以來,前來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轉眼間崛起為聞名海內外的旅游勝地。
現在,村里有2支近100人的表演隊伍,每人的表演年收入就達數千元。
被譽為“世界最后一個槍手部落”的岜沙苗寨,10多年前村民靠賣柴為生。但近年來,岜沙這塊神秘的土地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知,通往從江的道路也在變化,從石子路到水泥路, )再到高速公路……現在,一條高速鐵路——貴廣高鐵從洛香鎮經過,那里距離岜沙不過40分鐘的車程。
“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在短短數年間,就從一名普通的農民,成為岜沙旅游表演隊的隊長。”中國聯通形象代言人、今年39歲的岜沙漢子滾元亮感慨萬端。
他說,高鐵來了,快捷的交通條件將給岜沙帶來更多的人流,或許“持槍部落”的故事和民族習俗可以隨著高鐵傳播得更遠。他期待,火車通后,坐上高鐵出去展示岜沙文化。
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從江獨特的民族文化越來越吸引外界注視的目光。
大資源與大產業相生
“兩高”大通道建成后,從江縣南下廣州只要3小時左右,產業發展的區位優勢凸顯。
“從江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地’,香豬、椪柑等產品國內聞名。在山里,這米,一家蒸飯滿寨香;這肉,一家煮肉四鄰香。”縣長張廣淵如數家珍:“全是綠色原生態產品,只有好山好水才能孕育。”
記者從縣政府提供的一份材料中看到,搶抓高鐵時代帶來的機遇,從江縣將傾力培育自己的農特產品品牌。
按照“做強香豬產業、提升果樹產業、突破蔬菜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建立香豬、柑橘、蔬菜等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著力打造“從江香豬”、“從江椪柑”、“從江密柚”、“從江香糯”等農業生態綠色品牌。( 李田清)
“從江香豬產業園”、“從江柑橘產業園”去年被列入貴州省百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規劃總投資8.0108億元。
從江香豬是我國珍貴的微型地方豬種,被農業部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畜種,從江縣被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
如今,高鐵來到從江,從江香豬產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
到目前,全縣香豬存欄14.48萬頭,其中種豬存欄3.06萬頭。2013年香豬累計出欄30.18萬頭,實現產值2.56億元,銷售收入1.74億元,養殖戶人均增收2047元。
圍繞珠三角和廣州人的“菜籃子”、“餐桌子”,從江縣先后在廣州、珠海、深圳、上海等城市建立了香豬產品銷售網點。
2013年12月,從江縣與珠海東方農耕公司簽訂了共同打造從江香豬交易平臺合作協議,從2014年起,每年加工銷售從江香豬3.5萬頭以上。
2013年底,從江縣與深圳報業集團簽訂協議,從2014年起,深圳電子商務公司每年為從江銷售香豬5萬噸。
目前,珠海東方農耕公司已研制出了香豬酥餅、香豬肉獅子頭等深加工產品。深圳報業集團已投入370多萬元用于肉食分割、包裝、配送,建成完整的B2C服務體系,天虹超市等23家連鎖商場已先后加盟。
從江縣農業局局長劉華均告訴記者:“從江與珠三角時空距離的縮短,使得從江香豬等產業發展商機無限,市場前景廣闊。”
借勢廈蓉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從江迎來了華麗轉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