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翠里鄉認真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積極貫徹中央、省、州、縣的安排部署,做到“規定動作”做到位、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出實效。
“三學習”確保學習教育出實效
一是提出要求學。要求全鄉廣大干部職工通過傳達學習、集中學習、個人自學、討論交流、撰寫心得體會等多種形式,深刻理解、系統把握省州縣黨的群眾路線活動的部署要求。黨政領導班子開展集中學習3次,機關各支部、各村黨支部開展集中學習48次。二是創新形式學。開展“學習身邊人”活動,積極組織機關支部黨員干部學習翠里鄉駐村干部吳方培、高文村村醫文齊華;各村黨支部黨員干部學習原翠里村支書韋永智、高文村支書潘顯召等身邊人的先進典型事跡,不斷提升機關和村級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三是結合實際學。結合瑤族壯族民族文化實際,印制黨的群眾路線知識卡片,充公利用農村廣播加大宣傳,讓基層黨員群眾更易傳播和接受。同時,積極組織民間歌師編寫民族歌詞、用少數民族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中央的好聲音傳到基層,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習更接地氣。
“四診法”確保服務群眾出實效
一是望。就是結合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進村入戶,講安全、聽民聲、解難事,及時解決和化解群眾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進一步密切干群關系。二是聞。就是以“聽心聲、調心態、解心結、暖心窩”為內容,進一步了解掌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三是問。就是通過召開黨員群眾大會,發放民主測評表,廣泛征求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傾聽群眾真實的聲音。四是切。就是對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納梳理,有針對性的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限時整改。
“五個一”確保意見收集出實效
活動一開始,該鄉通過召開黨員大會、發放民主測評表、進村入戶征求群眾意見、走訪鄉人大代表、公布意見建議電話以及設置意見箱等方式廣泛征求基層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一是開展一次走訪調查。每名干部必須走訪10戶群眾,通過走訪了解群眾所思所想,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二是進行一次幫扶活動。每名干部必須結對幫扶1戶特困戶,做好他們的信息整理工作,了解他們最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他們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三是聽取一次意見建議。每名干部必須走訪鄉人大代表,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確實把握群眾需求,確保群眾路線活動不走過場。四是進行一次產業扶持。每個村黨組織必須發展1個以上種養殖戶,通過政策扶持,暢通信息渠道等方式,支持他們發展。五是開展一次理論學習。每個村黨組織每兩周必須開展一次黨員集中學習會,學習黨的理論方針政策,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增強宗旨意識,提升為村民服務能力和水平。此次開展群眾路線活動,共發放民主評議表600余份,設置意見箱7個,收集到群眾反映的意見和建議51條。(劉德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