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3月9日,筆者在從江縣往洞鎮增沖村看到,300余名村民分布在“一水繞寨,群山環抱”的增沖侗寨,精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梳妝打扮,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建設處處長王旭東的指示精神。
據介紹,2009年增沖村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該村三面環水,四面環山,自然景觀結構十分獨特。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國寶”增沖鼓樓,該鼓樓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距今已有340多年歷史,因其氣勢雄偉、工藝精湛、歷史悠久,1984年、1988年先后被列為省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鼓樓、風雨橋和侗族大歌被譽為侗寨“三寶”,該村“三寶”皆備。今年1月5日,《從江縣往洞鎮增沖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獲省人民政府批復,增沖村“一水繞寨,群山環抱”山環水繞的空間形態,增沖鼓樓、風雨橋為主體的侗族村寨建筑群組合以及以侗族大歌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族傳統民俗一并被列入重點保護內容。

村民在清理焚燒河道垃圾處

不甘落后的老奶奶

施工隊在修復破損路面
今年2月19日,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建設處處長王旭東在該村調研時指出:古民居間,夾雜著現代化建筑物,在相當程度上減弱和破壞了古村落的古樸風貌、歷史氛圍,要充分認識做好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抓緊摸清傳統村落的基本情況,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避免因錯誤的觀念、短期的開發利益等各種原因破壞傳統村落,使傳統村落在傳承歷史文化、合理開發利用、改善居民生活、促進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

撤除亂搭亂建現場
往洞鎮黨委、政府以此為契機,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泛動員發動群眾,從撤除亂搭亂建和環境衛生整治入手,逐步改變群眾觀念,增強群眾傳統村落保護意識與文明、衛生、健康意識,正確處理好歷史文化傳承與合理開發利用的關系,確保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據悉,在這次亂搭亂建和環境衛生集中整治中,共投入人力600余人次,撤除亂搭亂建180余處。(諶鴻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