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記者到從江縣西山鎮高腳村采訪,發現當地村民趙元旺收藏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瑤族典籍,這套典籍,堪稱“瑤族百科全書”。


趙元旺保存的瑤族古書圖本
高腳村是一個美麗的瑤家山寨,居住在此的全部是瑤族。見到46歲的趙元旺時,他正在埋頭往一些書本上粘貼紙片,桌子的一角高高堆起幾大摞非印刷品的線裝書籍,一看就知道有很長歲月了。
趙元旺說,這是他祖上留下來的瑤史典籍,由于年長月久,有的已經腐蝕霉爛,他正在修補填寫。“自從祖上遷居貴州到高腳落寨以來,趙氏家族就世世代代守護傳承著自己的民族文化,到我這一代已經是17代了。”趙元旺說,現在他保存的瑤史古籍共有120多本約200萬余字,內容涉及瑤族遷徙史、生產生活習俗、倫理、風水、氣象、祭祀、命相、宗教、歌舞等,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

瑤族古書籍《盤王歌書獻神》
據民族學者考證,早從唐代開始,瑤族人就學習用漢字配以圖畫的形式記錄了民族的歷史,編印成冊,遺傳后世。世居在我國及后來遷居美國和東南亞的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等國家的瑤族人,民間至今仍散藏著少量殘缺的記載瑤族歷史的典籍,而在趙元旺收藏的瑤史典籍相對比較齊全,尤其是以《盤王歌書獻神》為代表的瑤族音樂典籍。
趙元旺告訴記者,這些典籍得以完整保存,都是他和先輩人努力的結果。在上個世紀“破四舊”時,這些典籍屬于被清理的對象,他和家人知道這東西的份量,藏在人們很難發現它的地方,而且對外只字不提,最終保住了這些遺產。
不過,在逃過很多次劫難之后,這些典籍今天又面臨危機。為什么呢?趙元旺說,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不怎么喜歡古書籍了,更不會深入去鉆研,影響到了今后的傳承。另外,由于防腐措施不到位等原因,這些典籍的字跡變得模糊了,紙張也有破損,需要更科學的方法去保護它。(梁雨 金淑婧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