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早在明清時期,鎮遠縣青溪鎮街上有豆腐作坊二、三十戶之多,成為名符其實的豆腐街。品種有水豆腐、黃豆腐、鹵豆腐、炸豆腐、火坑豆腐等廣銷鄰近縣城。尤其湘黔鐵路貫通后,列車員和旅客指定購買青溪豆腐,從而遠銷貴陽和懷化。
為加強豆腐保護和傳承。該鎮黨委、政府將豆腐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按其保護條例,擬定保護辦法: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重在管理和資金投入,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為原生態豆腐的保護與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二是加大保護力度,明確人員。對豆腐內在品質,工藝流程,手工技術,加工器具等方面的保護。三是出臺保護青溪豆腐制作文件,把豆腐制作納入食品產業計劃。明確下河、東門、河東、鋪田4村為原生態豆腐保護區。四是成立“青溪豆腐保護工作委員會”下設技術培訓中心,沿襲傳統手工藝人的技藝培養后續傳承人。(羅尚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