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省民委幫扶鎮遠報京 注入發展新活力
“三月三,我們播種希望,三月三,我們播種夢想……”,近日,一曲曲帶有北侗風情的原生態歌曲總在報京寨侗上空回蕩。在報京文化廣場臨時搭建的舞臺上,20多位來自報京大寨的青年男女手拿各種農用道具、民族樂器,踩著音樂節拍翩翩起舞,場面其樂融融。
據省民族歌舞團蔣仁春副團長介紹:臺上表演的是全是報京大寨青年男女,是他們文化幫扶報京工作中,經過三個月時間來精心打造的第一支報京鄉民間文藝隊,編排素材來源于當地侗家人民生產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期待到了“三月三”播種節當天,把評判交給百姓,期待各界的人士和行業專家關注。
傳統的扶貧主要是從經濟物質上進行輔助,而真正要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不僅要從經濟上加強扶持,更需要加強文化建設。侗族、苗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99%以上的鎮遠報京鄉,是貴州100個貧困鄉之一。早日實現脫貧是全鄉百姓的期盼。因此,至2012年省民委掛鉤幫扶報京鄉以來,在扶貧過程中,省民委除了把資金帶到報京來、把項目帶到報京來。而且把更多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文明也帶到了報京來,為報京注入了發展新活力,樹立了發展的自信。
在精神上,幫助報京農村建立文明新風。一年來,省民委通過開展慰問演出,幫扶組建報京文藝隊伍等活動,切實加強了傳統美德的教育,促進了鄉風文明和諧。同時,還幫扶修建完成報京文化休閑廣場和文化站標準化建設以及在其它村寨建成4個農民文化場所建設。幫扶修建一年幼兒園、一年學校食堂等,報京鄉村文化設施得到較大改善。
在觀念上,幫助報京人民樹立商品意識。2012年,報京學校開展了民族文化特色班,在報京大寨創建了民族刺繡基地,幫扶裝修了民族旅游氣車站站房及旅游服務接待中心,對旅游村寨寨容寨進行了整治,扶持了2家農家樂餐館和旅館。同時,科學指導群眾根據市場需要來生產,引導實施“訂單農業”,讓老百姓們通過市場達到增收致富。
在素質上,要通過各種手段,培養了一批新型農民。一年來,共為報京鄉送輸46名待業青年到州技術學校培訓學校技能,投入30余萬元對全鄉各村在家農民進行一次全面農村實用技能培訓,為全鄉科技致富培訓和儲備了人才。
文化扶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手段。省民委通過一年來的文化扶貧,對于報京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為報京注入了發展新活力。(彭禮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