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新聞提示:
當今,許多父母和機構無不認同這樣一個理念:培養孩子,讀書、識字越早越好,但卻對兒童早期綜合發展關注不夠。家長普遍認為兒童的早期發展,就是不斷地開發和提升他們的智力,而從根本上忽視了兒童對身體、社會、情感等方面的生長需求。來自國際社會的經驗表明,對兒童進行早期綜合性干預,才能夠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為入學做好準備,并能有效地打破貧困的代際傳遞、避免貧困兒童在進入社會時受到排斥。

討論會現場
11月22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中國婦女報》在貴陽邀請多家主流媒體就如何向廣大家長和社會宣傳倡導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的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討論會以“兒童早期綜合發展與媒體責任”為題。據了解,由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全國婦聯、民政部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制定的兒童早期綜合發展項目,從今年起連續三年在貴州省松桃縣、黎平縣措施,內容包括衛生營養、早期關愛與發展、兒童保護和兒童減貧等各領域的綜合干預。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特約兒童問題專家劉偉在討論會介紹,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是指針對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嬰幼兒的身心特點,因地制宜地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并進行科學的綜合干預,使兒童的體格、認知、語言、心理、情感和社會適應性達到健康完美的狀態。
劉偉表示:“在整個生命周期,0-3歲是大腦細胞、神經元聯系形成的最旺盛的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父母、家庭如果能夠為嬰幼兒提供適當的和充足的營養、關愛與適當的啟蒙,進而促進嬰幼兒在智力、語言、社交和情感上的發育,并有助于確保每個兒童實現其潛能。相反,0-3歲嬰幼兒也會因為營養不良、缺乏早期關愛,啟蒙及情感關懷,受到忽視及健康與保健水平低下,導致生長發育遲緩及早期人類潛能的喪失,這對兒童的一生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與會媒體紛紛表示,要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到,僅僅滿足兒童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需求,忽略兒童社會心理和情感發展的所謂早期教育是不可取的。
據了解,我國每年有1600萬的新生兒出生,其中61%出生于農村地區。如何更好地為兒童提供必要的發展和受保護的機會和條件,最大限度的滿足兒童的發展需要,尤其是針對偏遠貧困地區弱勢的兒童,已經成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記者 楊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