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為保障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快速發展,我省各地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出臺完善土地流轉、投融資、技術合作、信息化、人才等配套政策,重點打造5個平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客商投資園區。據悉,目前全省農業園區已累計簽約項目347個,簽約資金317億元,到位資金56.4億元。
土地流轉平臺促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各地結合園區實際,制定出臺土地流轉政策,按照“政府引導、企業投資、產業化經營”的思路,努力形成“園區+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共同體,成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土地流轉站、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和“土地托管中心”,組建土地流轉服務工作隊,通過轉包、出租和土地入股等方式鼓勵和支持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銅仁市、遵義市和畢節市等地制定土地流轉財政補貼機制,其中余慶縣政府出資3000萬元流轉土地1200畝15年用于園區建設。目前,全省園區已流轉土地146.3萬畝。
投融資平臺拓寬園區融資渠道。六盤水市、銅仁市、畢節市、黔東南州、黔南州和黔西南州等地積極與園區經營主體對接,全面掌握企業融資需求,出臺實施了政府貼息貸款等政策,為企業和金融機構牽線搭橋幫助企業貸款。遵義縣、仁懷市、赤水市、湄潭、水城等地都成立了擔保公司,解決農戶和企業發展產業融資難的問題。
技術支撐平臺提升園區科技含量。各地高度重視與省內外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通過園區從業人員培訓、生產技術示范、標準化生產等方式,充分依托園區現有人才、科技資源,搭建園區技術支撐平臺,重點解決優良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先進適用栽培技術的組裝推廣、病蟲防治、標準化生產等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貴陽市園區建設圍繞畜、禽、蛋等八大優勢主導產業,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水城在園區內實施陽光工程培訓和雨露培訓計劃,培訓農戶1200余人,并利用中央農機補貼優惠政策,對園區進行噴滴灌和農機化設計,提高園區建設的肥水管理水平、機械化使用率和園區建設效率。
信息支撐平臺穩步推進信息化建設。德江、惠水和三都與阿里巴巴貴州展館對接開展網絡銷售服務;印江在淘寶網開設了印江專館,利用特色館以及農業信息網等網絡電子商務平臺,宣傳、推介、銷售園區產品,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知名度。
人才支撐平臺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力。按照“一個園區有一個科研團隊、一個園區有一名首席專家”的要求,各地加大與科研院所和上級業務部門的聯系合作,探索建立合作機制和產學研基地,打造人才團隊。同時,積極組織園區參加各種人才招聘會,廣納賢才。畢節市聘請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杜永臣、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為蔬菜產業園區顧問;黔南與貴州大學、貴州農科院等科研院校聯系,相繼在惠水、三都等縣設置博士工作站、實訓基地等,引進一批博士、高級工程師等科技人才,對園區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