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省政府近日分別出臺三項計劃,分別是提高工業經濟比重五年行動計劃、提高民營經濟比重五年行動計劃、提高城鎮人口比重五年行動計劃。我省將加快產業園區建設,培育高新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轉型發展。力爭在2017年,工業經濟占全省國民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4%,民營經濟比重提高到55%,城鎮化率提高到46%。
民營經濟:
助百萬人就業
建百家專賣店
到2017年,民營經濟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55%,力爭60%,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8250億元,力爭達到9000億元。市場主體突破330萬戶,力爭達到350萬戶。注冊資本突破10000億元,力爭達到12000億元。全社會民間投資總額突破10000億元,力爭達到11000億元。到2017年,民營經濟年新增就業突破100萬人,力爭達到110萬人。
為實現以上目標,我省將重點建設10個省級民營經濟示范園區;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現代高效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旅游、文化等產業。并著力打造15個民營經濟“雙增”示范縣,實施貴安新區民營經濟“雙增”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建設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
對有實力的大型民營企業,支持其上市融資,對剛起步的微型企業,通過“3個15萬元”扶持,引導民間資本在全國重要城市設立100家貴州特色產品專賣店與20個特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以全民創業帶動全民就業。
重點打造100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與100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提高民營經濟創新能力,使國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80個,專利申請量達到10500件,專利授權量達到8200件。
引進高端人才1000名;每年分類培訓3000名優強民營企業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中小微企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10000人、農村勞動力100000人。到2017年,全省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達到25萬人,專業技術人才達到40萬人,技能人才達到50萬人。
圖解“工業經濟五年計劃”

《計劃》提出,今后五年,我省工業增速要高于我省歷史水平,高于一產三產。到2017年,工業增加值達到66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年均凈增900億元以上;工業占全省國民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4%。工業投資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
為達到目標,我省將實施100個產業園區成長工程,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實施“五張名片”產業提升工程;實現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一體化協調配套發展,到2017年,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實施軍民融合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工程;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實施企業成長工程。
城鎮人口:
新增400萬城里人
撤鄉設鎮400個
今后五年,黔中城市群建設將初具規模,城鎮化率從36.5%提高到46%,增長9.5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從1271.7萬人增加到1702.0萬人,增加430.3萬人。
為實現此目標,我省將大力發展黔中城市群,以貴陽—安順為核心,以遵義、畢節、都勻、凱里等中心城市為支撐,打造貴陽—遵義、貴陽—都勻凱里、貴陽—畢節經濟帶和新型重化產業發展帶、現代服務業及先進制造業發展帶、特色產業發展帶。
依托貴陽老城區的集聚輻射作用,帶動觀山湖區和貴安新區快速發展,推進貴陽城區向西拓展并最終形成貴安一體化發展。
加快培育形成遵義、六盤水、安順、畢節、銅仁、凱里、興義、都勻等一批區域中心城市,切實發揮中心城市對小城市(縣城)和小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小城市(縣城)健康發展,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
以“5個100工程”為重點發展平臺,提高城鎮吸納就業能力,實現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切實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深入實施教育“9+3”計劃,確保以縣為單位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和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以上。逐步提高農村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的招生比例,提升農村學生通過就學向城鎮轉移的比例,拓寬高校和中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為農村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提高就業能力進而轉化為城鎮人口提供有效途徑。
適時開展“撤縣設市”、“撤縣建區”,推進縣城駐地鎮“撤鎮改辦”,培育區域中心城市,增強地方發展活力,提高城鎮管理效率。推進約400個鄉進行行政區劃調整,通過撤鄉設鎮推動城鎮人口增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