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訪遵義師范學院退休干部李國士
初見李國士,是在初秋的清晨,遵義市鳳凰山。略微花白的短發,一身運動裝束整潔干練,炯炯有神的雙目里透著精明,一雙強而有力的大手,不知簽發了多少惠民的政策。在這位69歲的老領導身上,絲毫沒有老年人的“倦意”,走起路來,昂首闊步,意氣風發。想必正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首開全國有組織勞務輸出先河的膽識。
組織“娘子軍”勞務輸出
“其實,這個稱呼我實在不敢當,我只是在其位,謀其職,做了自己本職的工作。”李國士始終覺得“娘子軍之父”這個稱呼對于自己太大了。
1985年8月,李國士被派到廣東番禺縣掛職,任番禺縣委書記。當時的番禺工業經濟發達,廠子多,生意好,但是就是沒有足夠的工人,此時的李國士敏銳地感覺到,遵義正安縣的剩余勞動力和番禺的勞動力短缺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補,但是因為種種因素,他的這個想法在當時并沒有落到實處。
直到1986年,執著的李國士再次提出“勞務輸出”的想法,經過各方的反復研究,終于將這一想法變為現實,1987年2月25日,第一批有組織地勞務輸出的298名正安“娘子軍”終于踏上征程。
但事情并非一帆風順。到當年4月底,當初的298名“娘子軍”,只留下了140多人。這時,各種嘲諷、流言不絕于耳。期間,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在貴州省勞動局《正安縣300多名女青年赴廣州務工出現問題》的文章上作出批示:“正安縣第一次有組織地向外輸出勞動力,出點問題在所難免。只要認真總結經驗,堅持下去,就一定能闖出一條路子來。希望正安縣一方面做好勞務輸出人員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協商解決好存在的實際困難,不要半途而廢。”
這個批示,令李國士心頭重燃了希望之火,他重整旗鼓,在勞務輸出的工作上及時作出調整。終于,留下來的女工在番禺站穩了腳跟,李國士也因此被譽為正安“娘子軍之父”。
病榻上完成的書稿
即將70歲的李國士已經退休多年了,但是他那股鐘愛事業的熱情并沒有隨之褪去。“既是共產黨員,就要更多的服務于人民,這是像我們這樣的老黨員心中的信念。”
2012年,68歲的李國士發現遵義雖說是紅色革命老區,但是卻缺少紅色文化的積淀,于是一種想法油然而生。說干就干,李國士立馬就開始撰寫長達17萬字的《遵義英烈錄》,為了寫好這本書,他白天到遵義會議紀念館、黨史辦、民政局等多處查閱資料,甚至到具體的地點上踩點,晚上還要在電腦上完成整理工作,有時一弄就是一個通宵。這樣的工作強度別說是一個花甲老人,就是個身強體壯的年輕人也承受不了多久。
2012年7月,醫院發現他患有惡性腫瘤,并預定在用藥3個月后做癌根治手術。李國士正確對待疾病,以積極心態與頑疾作斗爭。他一邊遵醫囑打針服藥,一邊抓緊完成手頭未了的工作任務。終于在3個月后完成了《遵義英烈錄》的撰稿任務,一部收載有1924年以來近5000位遵義英烈英名和28位烈士事略的書稿基本上都是他在病榻上完成的。
“不是說我不關心自己的身體,而是有些事情一旦開始了,就要堅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廢。”李國士始終堅持著黨員的信念。
如今,病愈后的李國士繼續發揮余熱,擔任遵義師院離退休教師協會理事長、遵義市離退休教師協會名譽會長,憑著其工作經驗和良好群眾基礎,繼續為教職工服務。還義務承擔一些社會工作任務:省政府第五屆兼職督學、市老體協副主席、市關工委副主任和師院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理事,等等。
“大忙人”的牽掛
在帶病寫書的同時,李國士心里還有著牽掛,那就是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
曾在教育局(原地區教育局)當過局長的李國士于2011年又進入遵義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繼續發揮余熱。
“政府將大量的精力與資金投入到下一代的教育上,如果我們不能將這些事做好,那就是我們失職。老百姓的感覺是最直接的,不管你是在哪個崗位,有錢沒錢,只要你做的是好事,他一定會一輩子記住你。”說到此,李國士很自豪。如今,在李國士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專門針對留守兒童、農村貧困兒童的寄宿式學校已經初具雛形!〔稍L中我們還看到了李國士的妻子陳輔蓉,在這位與他并肩作戰多年的“戰友”心里,李國士既是個“大忙人”,也是個大好人。“以前沒有退休的時候,他本來就很忙,家里面的事根本指望不上他,如今退休了,沒有想到他還是很忙,他說人不做事就會‘生銹’,忙一點才會有活力,不過這么多年了,我依然支持他做的每一件事,因為他的確是個好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