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貴州省開發利用低丘緩坡地一年置換優質耕地3萬余畝
金黔在線訊 我省作為全國低丘緩坡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省之一,積極創新思路和方法,一年置換優質耕地3萬余畝,保護了耕地,增加了用地,改善了生態。
2012年,我省《低丘緩坡土地開發利用試點工作方案》獲國土資源部批復后,在總結“向山要地”經驗的基礎上,對低丘緩坡土地開發利用進行大膽的探索。提出了“五保”、“三少”基本原則和“四無”基本要求,在用地指標需求剛性增長和土地供應剛性調控的前提下,創新土地利用方式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3種開發模式。
龍里“生態”模式——充分發揮靠近貴陽的區位優勢,將765公頃的低丘緩坡區域分為生態脆弱宜建區、生態修復宜耕區、生態保護宜林區,統一規劃、因地開發、綜合利用。目前,該項目已平整建設用地300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0公頃,保護和建設用地面積達189公頃。3年內將建成五星級酒店2個、民族風情小鎮1座,近萬農民搬入新居、20萬居民入住中鐵新城。
大方“經濟”模式——大方縣以項目開發錢從何來為突破口,在658公頃的試點區域內選擇石漠化極為嚴重、石灰巖資源極其豐富的區塊作為試點,采取誰開發誰受益的方式,采用水泥企業和用地業主出資、礦石資源按投資比例分成的模式,實施低丘緩坡開發。目前,該項目已開發建設用地187公頃,已有12個工業項目入駐,轉移勞動力5600人,實現產值3.5億元。
紅花崗“統籌”模式——紅花崗區在城郊1590公頃的開發區域,選擇工業項目聚群、城鄉居民聚集的區塊作為項目試點,已建成濕地公園1個、工業園區2個,有25個項目落地,年產值可望實現23億。5大樓盤已開工,3年內入住人口將達28萬。
據統計,我省開展低丘緩坡土地開發利用試點工作以來,使用了26799畝未利用地和19420畝劣質耕地,相當于置換了壩區優質耕地36637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