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見到一直資助自己的楊劍叔叔,熊松林(右)非常激動
“楊叔叔,告訴你個好消息,我被清華大學錄取了……”7月中旬,高考第一批本科錄取工作結束后,溫州貴州商會副會長楊劍接到這樣一個電話,原來他一直資助的熊松林同學今年高考考出了好成績。楊劍告訴記者,他是通過一個QQ群和熊松林聯系上的,這個群里的網友一直都在默默地資助著貴州學子。
多年接受資助,如今他終于見到恩人
8月11日,記者和熊松林早早來到觀山湖區一家酒店外等待,因為他馬上就要見到這位從未謀面卻一直默默資助他的楊叔叔了。熊松林告訴記者,他是納雍維新鎮人,18歲的他今年在貴陽一中以645分,全省第72名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
“楊叔叔對我幫助很大,但我卻從來沒有見過他,我要當面給他說聲謝謝。”熊松林說,2009年他在畢節納雍樂園中學讀初二時,楊叔叔便開始資助他,那時楊叔叔每學期會資助他400元的生活費,到了高中,每學期增加到900元,由于父母離異,爺爺奶奶年邁,父親兩年前因為車禍受重傷,楊叔叔的幫助,對他而言如及時雨一般。
下午4點,楊劍出現在酒店門口,一見到熊松林,楊劍就遞上兩個口袋,里面是送給松林的筆記本電腦。楊劍說,5年來,他幾次從溫州來出差,想和孩子碰個面,都因為工作的原因擱淺了。
“以后有時間我再去北京看你,要繼續加油。”楊劍囑咐熊松林努力。
“我來自農村,想在能力范圍內幫幫家鄉人”
楊劍說,自己是六盤水人,在溫州從事進出口貿易和鞋子的原材料生意已經很多年了“我沒讀過多少書,孩子想讀就幫幫吧。”楊劍說,他是農村長大的,以前吃的苦不比松林少,所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想要幫幫孩子們,在四川,他還一直資助著5個小孩。
而在溫州貴州商會,其實還有很多在溫州打拼的貴州人在資助著家鄉的孩子。楊劍說,商會里來自遵義、銅仁的很多,他們都在以各種形式資助家鄉的孩子,前不久商會常務會長還向母校捐贈了十多萬元的書包,他們希望,這些孩子們長大以后能回報家鄉。
溫州“手牽手愛心聯盟”一直默默資助貴州學子
楊劍告訴記者,他和熊松林的“緣分”,其實是因為一個叫手牽手愛心聯盟的QQ群。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了這個愛心群體,之后便加入其中,這個群里都是一些在浙江工作的人,他們一直在資助貴州、重慶、四川等地的學生,兩年前,熊松林的父親出車禍時,愛心聯盟還向他捐贈了2萬元的手術費。
隨后,記者聯系上該聯盟在貴州地區的負責人定居在寧波的萬龍霞,她告訴記者,愛心聯盟是在2005年,由浙江奉化的三個“驢友”發起創立的,當時他們拍了很多照片回去共享在群里,之后便開始在貴州、重慶、四川、云南等地資助一些想讀書卻經濟困難的孩子,現在群已經發展到60多人,共有8個負責人。
作為聯盟貴州點的負責人,萬龍霞說,她主要負責聯系資助的是畢節納雍姑開鄉樂園中學和小學的學生,每年他們都會到學校走訪,在老師的推薦下,確定學生的基本信息,然后在群里和網上共享,找尋能資助的人,在確定好資受雙方后,他們會和學校簽訂助學的協議,資助者再根據學生的經濟情況,將資助金打到聯盟的統一賬號,由聯盟的負責人全額打入學生的賬戶。他們的賬目會在群里公開,完全透明。
萬龍霞告訴記者,這個群里的愛心人很多都是浙江的公司職員,他們平時除了對貧困學生進行一些資助外,還會募集一些物品發放到需要的地方,一些志愿者也會自己出資舉辦一些公益活動。
萬龍霞表示,他們只不過是想幫助一些真正想讀書的孩子而已,幾年來,他們資助的學生差不多有2000多人了,考上大學的學生,除了熊松林,還有很多。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