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8月6日,筆者行走在甕安縣草塘千年古邑區,火熱的建設場景撲面而來。“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完成80%,砌筑裝修工程完成了30%,現在每天整個工程投入人工數1200余人,預計在9月之前全部完工。”工程負責人告訴筆者,甕安草塘千年古邑區將在9月下旬作為黔南州今年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的主會場,現在建設進度極快,每天都是不同的景象。
筆者了解到,作為千年古邑區重要組成部分的猴場會議陳列館,目前基礎工程已經全部完成,進入主體工程建設階段。該陳列館位于猴場鎮猴場會議會址旁,總用地面積9147.5平方米,基底面積148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824平方米,建筑物總高10.05米,總投資約1600萬元。
猴場會議陳列館不僅是甕安縣“五館一場”重要工程之一,也是甕安縣依托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打好紅色文化牌主動融入全國紅色精品旅游線路的具體實踐。不久的將來,這座集紀念性、教育性和觀賞性于一體的陳列館,將成為甕安草塘千年古邑區的標志性建筑和游客參觀的必到之處。
甕安作為革命老區,浸潤著豐富的紅色文化歷史記憶。紅軍在長征途中,曾四過甕安,留下眾多革命遺跡遺址。猴場會議是紅軍入黔后,政治局在黎平會議之后,遵義會議之前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猴場鎮還是黔北四大古集鎮之一,是貴州省龍獅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如今,猴場鎮已成為全省100個示范小城鎮、100個旅游景區、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和甕安縣“一城四區”建設的重要節點。
在打造精品旅游線路中,甕安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圍繞以猴場紅色文化新村為中心的核心區、以猴場集鎮為重點的保護區,深入挖掘優秀的商賈文化、土司文化、人文文化及紅色文化,充分結合猴場的歷史文化印記,在核心區恢復實木雙面大戲樓、內閣中書第、黔山第一進士樓、土司衙門、湖廣會館、古客棧等古建筑。并在集散中心設置休閑服務業,將草塘古邑區建設成為多元文化聚集的文化名域。同時配合下司石林、新華老鷹洞等多處旅游景點為支撐,積極發展自然休閑之旅、紅色文化之旅、歷史文化之旅等專項旅游,完美展示古邑文化、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產業配套等綜合服務功能。
甕安縣委副書記張寬說,甕安縣將抓住這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以猴場會議主動鏈接通道會議、黎平會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打好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牌,主動融入全國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以江界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展示生態環境的比較優勢,與古邑文化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全力打造集紅色文化、古邑文化、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產業配套為一體的綜合型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使其成為全州、全省乃至全國的旅游新亮點,把草塘古邑區打造成全省100個旅游景區的月亮,努力形成“眾星拱月”的積聚效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