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金黔在線訊 7月25日,省委書記趙克志深入遵義市桐梓縣考察抗旱救災工作。他強調,要把抗旱救災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迅速動員行動起來,全力以赴保民生、保秋收、保增長,堅決打贏抗旱救災的人民戰爭。省領導廖國勛、廖少華、劉遠坤,省軍區參謀長姜永申、省武警總隊司令員高國成參加考察。
6月中旬以來,我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少66%,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年份,給群眾生活和農業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據氣象部門預測,近一段時期,旱情仍將持續加重。為了實地了解受災情況,與基層干部群眾共商抗旱救災工作,趙克志頂著烈日,來到目前全省災情最重的桐梓縣,深入官倉鎮太平村、紅旗村查看災情和群眾生產生活用水情況。一路上,隨處可見枯黃的烤煙和玉米,澆不上水的稻田里,土地嚴重開裂。太平村的泥溝子水庫已接近干涸,紅旗村蔬菜種植基地損失嚴重。農戶李建流轉了150畝地種植大蔥,正常年景可以收入40多萬元,今年他只能保住幾畝地。趙克志走進地頭,隨手拔起幾棵大蔥,惋惜地說,這個蔬菜基地要是有口機井,就能挺過這場干旱。70歲的老農趙遠學連續20天抽水保住了自己的一塊水田,但由于現有水源已近干涸,再旱下去,他的地也保不住了。他希望通過建設水利設施,把附近的水源引過來,這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趙克志對當地干部說,缺乏機井和應急水源,是我們應對干旱工作的最大“硬傷”。我們要多聽聽老百姓的意見,認真改進工作作風,下決心把水利設施這個問題解決好。
當天中午,趙克志在官倉鎮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部署抗旱救災工作。在認真聽取有關部門和縣鄉有關負責同志的匯報后,趙克志說,這次旱災發生后,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第一時間組織抗旱救災,有力保障了災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針對當前干旱還在持續發展的實際,趙克志要求,一要充分認清旱情的嚴重性,把抗旱救災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迅速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部隊、武警、公安、消防、民兵預備役等投入到抗旱救災工作中來,廣泛發動群眾,以堅決的態度、有力的措施、扎實的作風,打贏抗旱救災人民戰爭。二要按照保民生、保秋收、保增長的要求,采取多種方法為災區群眾送水,安排好災區群眾生產生活,全面開展抗旱保苗,及時抓好受災耕地改種和秋種準備工作,努力把災害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三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設,打好水源性工程、提灌工程、地下水開發利用“三大會戰”。要按照已有規劃,加快建設水源性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抓緊制定提灌工程建設規劃,配合發展設施農業,全面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以市縣鄉為主體,加大打井力度,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地下水,重點用于保障城鎮、農村居民飲水,同時作為抗旱應急水源。打井工作要列入對市縣鄉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省級要加大對地下水勘探和打井投入,加快建立打井、用井、管井的有效機制,探索走出一條符合貴州實際的地下水開發利用之路。要通過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加快突破水利瓶頸,確保到2015年基本建成滿足城鄉生產生活需求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到2020年初步建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需求的水利工程體系。四要切實加強對抗旱救災工作的組織領導,領導干部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駐村干部要充分發揮作用,結合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積極主動地幫助群眾解決抗旱救災中的實際困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