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納灰村修葺一新的村民房屋
“能生在納灰是一種福氣。”村民馮子榮坐在自家寬敞明亮的農家樂里向記者講述著他和這個村莊的故事。
7月22日,記者跟隨2013多彩貴州歌唱大賽的隊伍來到了黔西南州興義市萬峰林街道辦事處的一個小村莊——納灰村。這個窮困多年的村莊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馮子榮充滿感慨地說:“以前這些真的是想都不敢想。”
“以前這里晴天灰、雨天泥,村子里又臟又亂,路又爛,一條路上盡是些坑坑洼洼的小泥塘。現在水泥路修到了我家門口,晚上路燈也亮了,村里還建起了文化廣場,這里的生活就跟城市一樣。”納灰村村民一臉喜悅地向記者說到。這個曾經落后的村寨已“破繭成蝶”一躍成為了中國美麗鄉村的代表,一切都要從萬峰林的發展說起。

居民幸福地講述著生活的變化

居民在廣場上娛樂
萬峰林景區位于黔西南州興義城南境內,由近兩萬座奇峰翠巒組成,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將萬峰林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擁有著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但萬峰林的發展卻剛剛步入正軌。“以前這個地方兩面是山,中間一條壩子一條河,道路不通暢只能從哪進從哪出,基礎設施也都跟不上,游客的吃住問題都不能解決,自然沒有人愿意來。”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充分利用萬峰林的資源優勢造福黔西南人民,當地政府一直不斷的探索著:“萬峰林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們主要嘗試著在景區附近的村落里開展農家樂和鄉村客棧,這只是一種初步的探索,效果也并不明顯。萬峰林真正的發展是在第六屆“旅游發展大會”之后。”講到這里潘書記心情非常激動“沒有旅發大會就沒有現在的萬峰林。”潘書記之所以會持這樣的觀點必然有他的理由:“2011年旅發大會之后,在六十多家單位的幫扶下我們開始致力于萬峰林品牌的打造,首先就是修路,道路通暢了才會有游客上門,之后我們先后加強了對公廁、環保設施、景區亮化等基礎設施的投入,近2億元投資在這片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現在的萬峰林發展越來越好,游客也越來越多了。”

慕名而來的游客們
萬峰林的發展給當地的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礎設施得以改善后的萬峰林游客日益增多,游客們坐上游覽車沿觀峰道欣賞萬峰林的美景,村里里的村民則利用美化的民居開辦起了的農家樂和鄉村客棧。
萬峰林街道辦事處納灰村馮子榮家的“農家樂”和鄉村客棧是2012年6月才開張的,雖然時間不長,但靠著特色家常菜以及舒適寬敞的環境,吸引了不少客人。“現在客棧能接納10人,農家樂可一次性接納100多名客人,最忙的時候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8點都不休息。”馮子榮跟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他家的“農家樂”平均每天接待就餐客人6桌以上,年收入可達十幾萬。
看到開辦“農家樂”和鄉村客棧有錢可賺,許多村民紛紛效仿,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村辦起“農家樂”和鄉村客棧。村民呂天會曾在外務工,前年回到納灰村辦起了“農家樂”和鄉村客棧,開業以來,年純收入保持在十五萬元以上。呂天會幸福地跟記者說:“以前在外打工,一年最多賺3到5萬,現在好了,不用出去,就在家辦農家樂,比原來賺的錢還多!”

農家樂
據悉,依托萬峰林景區和觀光農業,萬峰林街道辦事處現已發展“農家樂”、各種餐館100余家,農家旅館20余家,旅游特色商品店16家。萬峰林“農家樂”及農家旅館越辦越紅火,不僅吸引了省內外的游客,還吸引了眾多國外游客前來品嘗、體驗,不僅樂了游客,也富了農家。2012年,全辦事處“農家樂”實現收入4000多萬元,戶均增收20余萬元。“農家樂”、鄉村旅游的發展有效帶動了全村種植業、養殖業的發展,直接為群眾創收100余萬元。
萬峰林街道辦事處主任蔡國洪告訴記者,近年來,萬峰林街道辦事處圍繞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我們積極實施民居改造和亮化工程,完成了村寨內給排水、污水處理管網建設,修建了固定垃圾池、公廁。”蔡國洪說,除了基礎設施的完善,村容村貌已有明顯提高外,萬峰林村民的文化娛樂項目也逐漸增多。現在的萬峰林是一個環境優美、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旅游產業不斷發展的美麗村莊。
9月1號,近兩千萬投資的旅游環線道路拓展工程即將通車,現有景區面積會得到更大的擴展,峰林中開通的道路使游客們可以享受到穿峰林而過的“穿越之旅”。鄉村旅游也將結合當地民間文藝打造特色文化和自有品牌形成產業化發展。萬峰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潘國亞對萬峰林的發展充滿了自豪和希望,他說:“現在的萬峰林還是本地的游客較多,我們正在逐步探索與旅游公司之間的合作,將品牌打出去,把萬峰林建設成西南片區人民的后花園!”(實習記者 楊舒名 陳李育 )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