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貴州省油菜研究所建立數字化分子化育種體系,科技成果實現100%轉化
貴州油菜花開長江流域
5月6日,在貴州省油菜研究所生物技術與品種分析實驗室里,工作人員細心地觀察著油菜花的生長變化。“現在已經過了播種的季節,但我們可以把種子放在專業的植物生長箱里進行培育,等它們稍長大一點后再放入溫室,就不受季節的影響。”
分子標記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對育種做分子標記,用電泳技術將油菜葉片的分子顯現出來,通過分子標記來檢測植株是否有想要的基因。
運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與小孢子培養技術來培育新品種,從傳統經驗育種方式向數字化分子育種模式邁進,省油研所將育種進程從5到8年縮短到3到5年。目前,實驗室已建立了油菜重要農藝性狀的分子標記定位與克隆研究平臺、植物轉基因技術平臺、小孢子培養平臺、品質分析平臺及其它常規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并建有我省油菜領域唯一一家院士工作站。
在國內率先提出雙隱性核不育雜優育種理論及技術體系,近年來,省油研所育成的雜交油菜品種占全國同類品種的40%以上,并將油分蛋白總量70%(45%+25%)作為育種目標選擇,為高油分高蛋白材料創新及品種選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與此同時,省油研所建立了育、繁、推一體化模式,組建貴州禾睦福種子有限公司,開展商業化育種,科研與市場更加緊密結合,實現了科技成果100%轉化。公司總經理程尚明介紹,公司在貴州、甘肅、海南、湖南、四川等省擁有穩定的雜交油菜、雜交玉米、雜交水稻育種及制種基地5萬畝。十多年來,“油研”、“寶油”、“禾睦福”系列優秀雜交品種在貴州的貧困山區累計制種面積達30萬畝,為農戶增收近兩億元;在長江流域13個省市累計推廣優質油菜面積達1億畝,社會經濟效益達100億元。
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我們將創建國內一流的科研團隊,依托院士工作站,加強與法國農科院、華中農大等院校合作,推動團隊建設和科技創新。進一步深化商業化育種,以市場和生產需求為導向,細化分工,建立數字化分子化育種體系,開展新品種應用風險評估。加強對生物技術的研究,開展小孢子培養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開展改良脂肪酸碳鏈的轉基因技術為生物質能源技術儲備。”省油菜研究所所長杜才富指明了研究所未來的發展方向。
記者手記
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化建設
在貴州的1200畝實驗田中,油菜田地生機勃勃。在這里,國內油菜行業的科技創新,解決了貴州早熟油菜區域的品質及效益。
“禾睦福”在貴州、海南、湖南、四川、甘肅等省都建有生產基地,其營銷網絡覆蓋長江流域及河南、陜西等13個省市。在做好油菜推廣應用的同時,公司還拓展玉米、水稻的研發。
2013年,公司作為唯一農業企業已進入“貴州省擬上市后備企業名單”,申請并成為我省首家擁有“全國性經營許可證”的種業企業。2015年12月前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并力爭2016年達到上市條件。
細化分工,打破小課題組、重復研究模式,開展商業化育種,是該所延伸產業鏈,推動產業化,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創新模式之一。省油菜研究所用實踐證明,不斷推陳出新,充分利用地域優勢推動產業化建設,加快創新步伐,是成為省內農業高新科技型種子企業的重要因素。(溫燁 張雅雯 肖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