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03年初,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黨中央決定在部分省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貴陽市成為我省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擴大試點城市。按照“走前列、做表率”的要求和“全省第一、全國領先”的目標,貴陽市采取“四聯”措施,強力推進全市遠程教育工作,將遠程教育工作明確為各級黨委的“一把手”工程,要求市、縣、鄉、村分別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市、縣、鄉、村四級“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為整合各類資源,貴陽市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統籌部署,成員單位齊抓共管,社會協同參與”的領導體制,組織、黨校、教育、工信委、廣電局、電視臺等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吸收、專業化分工、產業化發展”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部門聯抓”強力推動遠程教育工作。10年來,全市建成現代遠程教育站點2119個,開通互聯網的站點1007個;整合市級各有關職能部門力量建成市級教學資源制作開發基地6個。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貴陽市探索建立了村級黨組織、合作社、協會、公司黨組織“組織聯建”幫扶工作機制,通過整合場地、技術、資金等資源,選準聯建幫扶的切入點,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網絡平臺的作用,積極利用遠程教育開展民主管理、實用技術培訓、法律知識講座、維權咨詢等活動,實現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在思想觀念、工作方法、活動方式上的創新。該市還通過實施“黨員創業帶富提升”工程,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黨員帶頭,群眾參與,“黨員群眾聯干”,合力推進,形成學用轉化長效機制,創建培育了一批創業帶富示范村、示范項目、示范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和一批黨員創業帶富能手、學用標兵。
通過10年的不懈努力,貴陽市遠程教育在傳輸模式、管理員隊伍、站點建設、經費保障、教學資源建設、學用結合、活動載體、考評工作等八個方面標準化格局端倪初露。全市建立了1040個地面衛星接收站和1121個村級播放點;搭建了遠程教育廣電教學平臺,在454個居委會建立了終端站點;開通了“貴陽遠程教育專用頻道”,向所有鄉(鎮)、社區和370余個行政村傳送遠教節目;開通了市級遠程教育輔助教學專用網站;建立了320余個村民上網室,為1007余個遠教站點搭建互聯網教學平臺;建設高清電視互動教學平臺,開通100個終端站點,實現了傳輸模式的多樣化。全市遠程教育管理員隊伍已由最初的主要依托當地學校教師資源進行兼職管理和使用,發展為“縣招、鄉聘、村用”管理模式的專職化管理隊伍。全市從試點工作之初,就狠抓站點標準化建設,遠教學習室、上網室、遠教服務窗口、學用轉化示范基地在貴陽已經標準化。
如今在貴陽已經建立了遠程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機制,經費投入根據財力逐年增長,實現了遠教經費保障預算化。2003年以來,全市投入遠程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各級各類經費共15474.36萬元。該市充分發揮市、縣兩級遠程教育成員單位職能作用,建立課件制作聯動機制,實現教學資源建設規范化,組建的市級課件開發中心,在有開發能力的區(市、縣)建立課件開發基地,形成了“一個中心、多個基地”的課件開發模式,全市建立了一個擁有150個科目4000余部課件的教學資源片庫,其中近一半課件被全國和省遠程辦選用。貴陽市充分整合涉農、科技等部門項目、資金、技術等資源,積極探索建立了遠教學用轉化支持服務機制,使學用結合項目化。結合不同時期工作重點及遠教工作需要,貴陽市積極創新載體,組織實施了“星級站點”創建工作系等列活動,打造了一批功能完善、服務優質、作用發揮充分的優秀終端站點,為其他終端站點提升工作樹立了示范品牌,實現了活動載體品牌化。
貴陽市于2004年6月率先在全省制定下發了《貴陽市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考評辦法》及考評標準,探索考評工作標準化,堅持采取“一看二查三訪四測”四字考評方法,從站點規范管理、黨員干部規定性學習、學用結合工作、群眾知曉率及滿意度等方面,連續9年對各區(市、縣)遠程教育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量化考評,考評結果作為評定年度工作等次的主要依據,并實施“以獎代補”,實現了“以評促建,以評促用,以評促管,以評促發展”的目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