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這是一條位于貴陽市烏當區貓分田村的河流,如果不是來到現場,僅靠聽,很難從汩汩的流水聲中聯想眼前這條河是水色發黑、油脂布滿、臭味彌漫。
當地人:你看這條河全部都是黑的,整條河都是黑的,還泛著白泡。
據一位不愿接受采訪錄音的當地人介紹,自從三聯乳業落戶村里,三聯乳業原牧二隊牛糞和養殖戶豬糞都直排入河中,原本清澈的小河就成了現在這幅摸樣,為此,當地人還給這條河流取了一個貼切的名字:糞溝溝。
和貓分田村的糞溝溝相比,位于貴陽白云區都拉營的都拉河污染情勢同樣嚴峻,記者看到冒著白泡泡的河面上飄著許多白色垃圾。村民們說附近有個玻璃廠,水泥廠,廠里還經常把機油直接排進河里。河水就是這些工廠污染的。現在村里的牛都不愿意喝這水,但灌溉莊稼還是離不開河水,收成自然是一年不如一年。
村民:這個牛都不吃這個水的。現在還敢不敢拿這個水灌溉農田呢?是要灌啊,你沒得辦法啊。你們現在用這個水灌溉和以前相比產量上?哎呦,他還不到揚花時,這個油跟著露水從桿子上去,就會碎米多。
村民李大哥說,其實早在八年前,白云區水務局就對都拉河進行過治理,僅是征地來修建污水處理廠就耗資三十多萬。但因各種原因污水處理廠至今沒有好好運行過。從都拉河出來,繼續驅車前往烏當區水田鎮,從水田鎮的三江河再到三江水庫,一路暗訪下來,各條河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這些河流最終都將匯入貴陽的母親河南明河。
作為烏江右岸的一級支流的南明河,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貴州歷屆省委、省政府都整治過南明河。長期致力于生態環境的貴陽公眾環境教育中心主任黃成德提出,如果不從這些被污染的支流上開始治理,南明河將面臨年年污染年年治理的命運。
黃成德:南明河要清就得與污分流,如果我們每條毛細血管做不好,我們南明河永遠都清不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