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終于回到家鄉了,還在這里過了生日,心愿了了。”21日,離鄉73年的抗戰老兵羅光鳳在志愿者們的幫助下,在家鄉四川省達州市的大竹縣度過了她的92歲生日。她說,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光明正大地回到家鄉,心愿就已經完成。
抗戰期間,曾有300萬名川軍開赴前線,抵抗日本軍隊的侵略。近日,中國民政部重申將符合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范圍。
“1940年隨37集團軍離開四川,就再也沒能回家鄉。”羅光鳳老人告訴記者,她1938年嫁給時任57軍第八師軍需少校主任的鄭玉賢,隨后調到37集團軍,轉戰陜西、貴州等地,負責護理照看傷兵。抗戰勝利后,隨丈夫到湖南平江居住。
“沒想到這一去就是這么多年,但是她一直不能忘記家鄉。”羅光鳳老人的兒子鄭鐵牛告訴記者,1980年,羅光鳳老人曾悄悄回到家鄉探親。近兩年,老人年歲漸大,更希望能再看一眼家鄉,但是由于家庭原因,一直不能如愿。“兩個月前,婆婆聽說能回家鄉過生日,還以為是在騙她,直到今天,她才敢相信自己又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
在羅光鳳老人的生日宴會上,家住達州市大竹縣的97歲抗戰老兵王天佐也被邀請到了現場。作為獨立炮兵55團的一員,王天佐曾參加過昆侖關大戰、老河口保衛戰等惡戰,后來跟隨遠征軍英雄師200師深入緬甸,因受傷而退回后方養傷。
“原來人們還記得我們。”王天佐說,像他們這樣的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如今年紀大了,對物質也沒多大需求,只希望人們還能記起我們。“有志愿者來看望我、認可我,我就滿足了。”
“老人們其實要求得不多,只希望有人認可他們。”成都市青羊區工商聯副主席王虹說,抗戰老兵對于中華民族所作出的貢獻是不能被遺忘的,他們所付出的心血和青春以及忠于民族的感情,都是值得支持、肯定和歌頌的。當了這么多年的志愿者,也幫助過很多老兵,但相比物質他們更希望得到人們認可。“溫暖身體遠不如溫暖他們的心。”
據四川省關愛抗戰老兵川軍團負責人馬正群介紹,目前,四川省尋訪到建有檔案的在世抗戰老兵有277人,由于歷史原因,生活仍然較為清苦,希望能盡早尋到更多的抗戰老兵,讓老人們也能享受到國家的政策、得到關愛。(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