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確保社會長治久安(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陳全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并專章部署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強調“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治理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超的政治智慧,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當前,我國既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任務更為艱巨繁重。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既是邊疆民族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又是反分裂斗爭的主戰場。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事關黨在西藏的執政地位,事關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事關全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西藏自治區要把貫徹落實《決定》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精神與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戰略思想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認識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勇于擔當、大膽探索,切實加強社會治理創新,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為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分工負責,創新體制機制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首先應建立與實踐發展相適應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并使之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高效。針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黨中央明確了“一個中心”、“兩件大事”、“四個確保”的治藏方針。我們在歷屆黨委、政府奠定的良好工作基礎上,進一步采取措施,組成兩套工作班子,一套班子集中精力抓發展,一套班子全力以赴保穩定,抓住發展穩定兩件大事,選好兩個方面的抓手,建立兩個長效機制,從自治區到地(市)、縣(市、區)、鄉鎮、村(居委會),建立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為推動科學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提供機制保障。兩套班子和衷共濟、風雨同舟,主動擔責、各司其職,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分工不分家、補臺不拆臺,切實構建起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領導體系、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
堅持“兩手”同抓,創新工作思路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創新社會治理體制,需要創新社會治理思路。爭取群眾與打擊犯罪是社會治理的兩個方面,兩個方面同時都做好才能實現社會長治久安。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創新思路,堅持“兩手”同抓:一手抓爭取人心,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最大限度地團結各族群眾,最大限度地團結廣大僧尼,最大限度地把各族群眾和廣大僧尼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使之自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使我們黨在西藏的執政地位具有最廣泛、最深厚、最可靠、最堅實的群眾基礎,進而筑起反分裂斗爭的銅墻鐵壁,在與十四世達賴集團的斗爭中牢牢掌握主動權、立于不敗之地;一手抓依法打擊,毫不放松地打擊非法組織和重點人,對追隨十四世達賴集團、從事分裂滲透破壞活動的非法組織和重點人堅決依法打擊,鏟除破壞西藏穩定的隱患和土壤,切實維護好國家的最高利益、社會的整體利益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堅持協調聯動,創新指揮體系
社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應克服部門利益掣肘,增強維護社會穩定合力。對于西藏這個反分裂反滲透反破壞的重點地區來說,統籌各方各類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匯聚成維護穩定的強大合力,尤為關鍵、十分重要。針對這一特殊區情,我們建立并不斷完善了黨政軍警民協調聯動的指揮機制,成立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和駐藏部隊、武警、邊警、消警、公安等共同組成的自治區維穩一線指揮部,形成了協同配合、協調一致、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快速反應、高效運轉的指揮體系。實行各級領導干部24小時值班帶班制度,確保出現情況及早發現、及時處置。實踐證明,這一指揮體系在日常管理、維穩處突、搶險救災、服務群眾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關鍵時刻能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堅持強化基層,創新鄉村管理模式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增強社會凝聚力的主體。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力量在基層、基礎在群眾。只有切實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各族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城鄉居民自我管理良性互動,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社會治理創新的正能量。我們堅持激活細胞、底層突破,在全區廣泛開展“先進雙聯戶”創建評選活動,引導城鄉居民以5戶或10戶為聯戶單位,圍繞和諧穩定、增收致富而互幫互助、互相支持,在全區建立起13萬個聯戶單位,覆蓋全部70.45萬戶城鄉居民,實現了安全隱患聯防聯控、矛盾糾紛聯排聯調、重點人員聯管聯教、弱勢群體聯幫聯扶、集體組織聯建聯營、小額信貸聯保聯擔、增收渠道聯創聯享,夯實了城鄉發展穩定的根基。
堅持綜合施策,創新寺廟管理機制
“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西藏有藏傳佛教寺廟1700多座、僧尼4.6萬人,信教群眾200多萬人。 我們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把社會治理理念引入寺廟僧尼教育管理服務領域,把寺廟作為基本的社會細胞和社會單元,把廣大僧尼作為親人和朋友,在全區寺廟全面實施了社會管理和公務服務全覆蓋。大力推進寺廟“九有”,即有領袖像、有國旗、有路、有水、有電、有廣播電視、有通訊、有報紙、有文化書屋;深入實施“六個一”,即每個駐寺干部與一至幾名僧尼交成朋友、開展一次家訪、辦一件實事、建一套檔案、暢通一條聯系渠道,形成一套管委會、寺廟、僧尼家庭協調聯動的管理機制;落實“一覆蓋”,即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低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全覆蓋,免費為僧尼進行健康體檢;開展“一創建”,即開展和諧模范寺廟暨愛國守法先進僧尼創建評選;深化“一教育”,即在全區寺廟深入開展以弘揚歷代高僧大德“愛國愛教、遵規守法、棄惡揚善、崇尚和諧、祈求和平”為主題的法制宣傳教育;實施“一工程”,即實施百名高僧大德培養工程;開展“一服務”,即開展愛國愛教宣傳服務下鄉活動,完善利寺惠僧措施,確保了宗教和睦、佛事和順、寺廟和諧。
堅持織密網絡,創新城鎮管理格局
《決定》提出,要“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西藏是藏傳佛教中心、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同時處于反分裂斗爭的前沿,多種因素交織疊加,給社會治理、維護穩定帶來了很大壓力和挑戰。我們審時度勢,以愛民、為民、親民、便民、利民、安民為宗旨,在拉薩市、各地區行署所在地和所有縣城建成了698個便民警務站,推行城鎮網格化管理。每個警務站平均覆蓋半徑300—500米范圍,及時熱情地為各族群眾和中外游客提供便利服務,免費供氧、供藥、供水、提供咨詢等。同時,實行聯網、聯勤、聯動,24小時執勤巡邏,確保出現突發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快速處置。在此基礎上,將網格化管理模式拓展延伸到社區、寺廟、村民組、居民區,第一時間上報信息、調解矛盾、妥善處置、穩控事態,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內、消除在萌芽狀態,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堅持順勢而為,創新意識形態工作方式
意識形態工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創新社會治理體制需要創新意識形態工作方式。我們充分認識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旗幟鮮明、理直氣壯、毫不放松地抓好意識形態工作。首先,切實抓好傳統媒體這個陣地,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的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西藏各族人民的關心關懷,堅定宣傳社會主義新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和各族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其次,著力抓好新興媒體這個陣地,確保網絡和信息安全。自2011年11月開始,成立由區黨委副書記負責的互聯網工作黨工委,在所有具備條件的網站建立黨支部(黨小組),對暫時不具備條件的派駐2—3名黨建指導員,實現全區互聯網黨建工作全覆蓋;加快完善自治區、地(市)、縣(市、區)三級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建立一支立場堅定、反應迅捷、可信可靠的網宣網管隊伍,不斷壯大網上正面聲音,嚴厲打擊網上滲透破壞、造謠傳謠、惡意炒作等違法犯罪行為,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增強社會治理能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建設平安西藏、幸福西藏、美麗西藏創造良好環境。(作者為中共西藏自治區區委書記)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