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他是個體戶,疼老婆愛女兒;她是小文員,媽媽教導她不是自己的不能要
他弄丟了貴重首飾 被老婆埋怨 她為驗證失主身份 設重重關卡

唐女士把撿到的首飾歸還失主李先生
他是普通的個體戶,她是普通文員,兩人此前從無交集。如果不是10月27日同乘一輛大巴,他們也許一直是兩條平行線。大巴上,他疏忽大意,將妻子的首飾袋遺落在車內,竟渾然不覺;她下車時,意外撿到這個有鉆戒、金吊墜等物品的紅色首飾袋。
從她撿到首飾的那一刻起,一場尋人記上演。
45個小時前
他和她同坐一趟車回邕,一前一后坐著,沒說過話
27日15時,桂林火車站。
她姓唐,30歲,桂林人,在南寧從事教育培訓。27日回桂林參加表妹的婚禮后,到火車站坐車回南寧。她上了一輛停在火車站外的旅游大巴,終點是南寧火車站。車上人多,她的座位是20號,靠窗,身旁是一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女子。一路上,唐女士偶爾跟19號鄰座聊幾句,無意中聽到她打電話說家里孩子生病了,孩子的名字剛好和自己朋友的孩子一樣,便留下了印象。其間,坐在右前方的女孩借了自己手機打電話。除此之外的事,她都沒什么印象,趕車實在太累了,上車不久就迷迷糊糊睡著了。
他姓李,29歲,也是桂林人,個體戶,當天和妻子從恭城坐車到桂林,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南寧。李先生的座位是16號,靠窗,妻子坐15號,靠過道,剛好在唐女士前面。其間,同一排的一個女孩也借了他手機打電話。太累了,上車不久,李先生從妻子包里掏出耳機,“哐當”一聲,好像是數據線掉了,彎腰撿起來后,他便戴上耳機,伴著音樂迷迷糊糊睡著了。
唐女士和李先生互不相識,但也許上下車曾擦肩而過。能算得上關系的,就是他們都是桂林人,又都同在南寧工作生活,在同一天坐了同一輛車,車上同一個女孩子借了他們的手機。
40個小時前
她拾到一包首飾,苦等不見失主
27日20時許,車停靠南寧埌東客運站,部分乘客下車。
唐女士周圍的人陸續下了車,“美女,你掉東西了。”借手機的那個女孩,走之前提醒她。唐女士彎腰一看,座位下有一個深紅色的“周大福”袋子。“應該是坐我旁邊那位女子的。”沒多想,她馬上追下車。遺憾的是,人已經不見蹤影了。打開袋子一摸,有枚鉆戒!還有一枚金戒指、一對銀色耳環、一個紅色手鏈以及一個金吊墜。“戒指一看就像婚戒。人一輩子結一次婚,婚戒怎能丟了?要是因此分手了可就不好了。”唐女士越想越著急。直到開車,失主都沒回來,唐女士決定先到火車站再說。在車上,好說歹說,司機終于同意她留一張寫有姓名和號碼的紙條在車上。在火車站,唐女士等了近一個小時,卻一直沒等到失主。
他丟了婚戒,老婆沉默“抗議”
就在唐女士苦苦等失主時,李先生和妻子完全沒覺察丟了東西。他們從埌東車站下車后就直奔位于越秀路的家。妻子忙著收拾東西,李先生則倒頭就睡。22時,妻子突然驚呼:“包里的首飾呢?”他這才知道,自己“闖禍”了。思來想去,可能是拿耳機時首飾袋掉了出來。“沒記住車牌號,怎么辦?”情急之下,他找出車票,按上面留的幾個號碼,一一打過去問。可惜,都不是那趟車的司機。妻子情緒不好,他也只能干著急。
21個小時前
她通過微博、微信、論壇廣散信息
其實早在27日晚回到家后,她就聯系幾名好友,大家分頭行動,在微信、微博、QQ空間、58同城、趕集網都同時發了尋人信息。
可是,直到28日下午,都沒有失主的消息。28日15時,唐女士在時空網注冊了一個賬號,“失主與我坐同一班車由桂林至南寧……聽到你打電話說你家孩子生病了,孩子的名字剛好和我朋友的孩子一樣。你落下了你的首飾袋在座位上了!我留了字條在司機那里久久不見你與我聯系,難道你要放棄尋找了么?這應該是嫁妝吧!一個女人一輩子結一次婚,怎能如此大意啊!請與我聯系,QQ……驗證時請注明你的座位號和你孩子的名字。”這則帖子,附了多張首飾的清晰照,鉆戒、金戒指、手鏈、耳環、玉墜,價值不菲。
他心急如焚在火車站蹲守幾個小時
李先生說,他發現首飾不見的第一反應是:完了,找不回來了。果然,打了一圈電話,依然沒有消息。28日16時,李先生來到南寧火車站,“也許能遇上那輛車,看到我一定能認出來。”等啊等,20時左右,那輛車終于進站了。他找遍了車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沒有“奇跡”發生。
15個小時前
他終于“求”來了她的電話
李先生說,從發現首飾不見那一刻開始,妻子就鬧情緒,他也無心上班。28日晚上,他在火車站終于等到了那輛車,搜了一遍卻沒發現什么。但他不甘心,回去和司機磨了很久,司機終于想起來,頭天晚上有人在車上留了張紙條。“本來沒抱什么希望的,誰能想到還有機會找回來。”李先生當即撥通了唐女士的電話。
她列了一串問題百般“刁難”
唐女士接到李先生的電話時,是28日21時,當時她正在時空網上看網友的回復。接到李先生的電話,她又高興又擔心。喜的是,李先生對首飾的描述很吻合,解釋也很合理;憂的是,李先生是男的,而她一直認為當時坐在19號位置的女子才是失主。為了物歸原主又避免有人冒領,唐女士提出讓他第二天見面時帶上發票、身份證、戶口簿,以及其他可證明的材料,“先做初步核對,沒問題了再去派出所核實身份,希望能在民警和記者的見證下物歸原主”。
激動人心的一刻
他和她終于在派出所再次見面
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鉆戒和墜子的發票,以及手機里100多張妻子戴著戒指、吊墜,女兒戴著手鏈的照片……29日10時30分,明秀西路城市碧園某教育培訓中心,李先生向唐女士和記者展示各類證明材料。“鉆戒是我們2010年結婚的婚戒,因為帶小孩,妻子就取了下來。紅色手鏈是女兒出生百日時她外公送的,差不多3年了,前兩天取下來新加兩顆珠子,還沒來得及給她戴上。其他的耳環、金戒指、金吊墜,都是我送給妻子的,一共5樣,總共價值兩萬多,每一樣都很有紀念意義。”李先生著急地說。“吊墜背后有沒有字?戒指是什么牌子的?手鏈有幾顆珠子?”為了核實失主信息,唐女士提前在本子上記下了要問的一堆問題。
雙方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后,唐女士說,基本能確定李先生就是失主。29日中午12時許,記者和唐女士、李先生一起來到上堯派出所,經民警核實,李先生的戶口簿和身份證都是真實的。這下,唐女士終于放心地從包里拿出了紅色首飾袋,把首飾掏出來讓李先生檢查。
當事人說
她說像打一場戰役
他說還是好人多
“我平時也常丟東西,將心比心,知道失主肯定很著急。”唐女士反復強調。所以,從撿到首飾袋的那一刻起,她就覺得自己在打一場小戰役,為了確保首飾能歸還到失主手上,她決定自己找。“我媽媽知道了,很震撼,但她還是叮囑我要找到失主。我的朋友也在盡可能地幫我擴散尋人信息。”從留紙條、車站等人、發帖尋人,到想盡各種問題去核實失主身份,唐女士說她有責任和義務守住東西直到失主出現。“怕自己弄丟了,怕失主看不到尋人信息,更怕丟了婚戒,人家夫妻吵架。”唐女士笑道。
李先生也同樣度過了緊張的兩天,“終于可以回去和老婆交差了。東西回來得曲折,想不到會如此幸運,還是好人多。”李先生說,他還感受到了滿滿的正能量。
記者手記
正能量其實就在身邊
說實話,記者看到“這批首飾的主人,你在哪里?”的帖子時,一度以為是廣告帖或者炒作,轉發給朋友,他們也懷疑帖子的真實性。抱著求證的態度,記者加了帖子留下的QQ號,很快就通過了驗證。這位唐女士對記者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得知已有人聯系了她,唐女士還約他第二天去派出所核實身份,記者開始相信此事并非炒作。
為確保不被人冒領,唐女士希望記者能陪著一起去派出所,算是做個見證。記者能感覺到唐女士的真誠和善良。她的一些話,深深地讓人感動。“很直白地說,我不想出名,可不可以不拍照呀?”她提了這樣一個小要求。“把贊美留給我的母親好了。有她老人家的教育,才有我今天的行為,這份榮譽,應該屬于她的。”這是她提的第二個“小要求”。在此,順便向唐媽媽道謝,謝謝她養了一個好女兒。
唐女士說,最令她感動的,是無形的正能量。兩天以來,她一直擔心有人冒領,所以列了一串問題來應對。但除了真正的失主聯系了她,她未接到其他電話,也沒有出現有居心不良之人找上門來的情況。“我一直在關注微博和論壇的留言,都是祝福。”記者完整地看了發在某論壇的帖子留言,幾十條回復,滿滿的都是祝福。(袁夏嵐 徐天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