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中國游客海外不文明事件頻發
昨日,一則“30多名中國游客欲順走新加坡航班刀叉”的新聞引發熱議。根據報道,一個赴新馬泰的中國旅行團搭乘新加坡航空公司航班,30多名游客在用餐后把不銹鋼刀叉全部收入囊中。空姐發現后要求收回,但遭到拒絕。最后在領隊說出“請你們不要給中國人丟臉好不好”的話后,游客才很不心甘情愿地把刀叉拿出來。
此事再次引爆輿論對中國游客海外不文明行為的熱議。旅游專家、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兩個人帶走刀叉的事是會偶爾發生的,但“組團”帶走刀叉,經乘務員提醒后仍拒絕歸還的這種情況是很罕見的。此事背后是中國人愛占小便宜和不肯知錯就改的心理。雖然是個案,但它是一面鏡子,照出當前中國游客境外旅游不文明現象比較普遍,整體文明素質有待提升的現實。
事實上,進入2013年以來,中國游客海外不文明行為頻繁被曝光,據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至少已經發生了6起引發公眾廣泛關注的不文明事件。其中包括——影星黃渤在太平洋島國帕勞潛水時撈到“中華”煙盒、中國游客馬爾代夫潛水撈珊瑚、中國游客在埃及神廟刻下“丁錦昊到此一游”、中國游客普羅旺斯為搶位置拍照而打架、中國游客在法國盧浮宮水池中泡腳等。
中青旅控股市場推廣部總經理葛磊對中新網記者表示,近幾年來,中國的出境旅游處于一個爆發增長期,有能力有意愿出國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中國游客可能并沒有意識并做好出國旅游的準備,包括了解并尊重外國人的生活習慣、文化差異等。
葛磊告訴中新網記者,中國游客有一個普遍被詬病的習慣就是大聲喧嘩,中國人在博物館、餐廳、大街上往往都特別熱鬧,這在中國人看來可能是氣氛好的表現,但是對于外國人來說,則是不禮貌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是不能接受的。葛磊表示,中國游客不文明的行為不僅僅是個例,它折射出當代中國社會公民整體素養還沒有達到一個成熟的程度。
國人不文明行為引發官方重視
不得不承認的是,屢屢遭到曝光的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已經對國人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在“全球最差游客”調查中,中國游客往往“名列前茅”。亂扔垃圾、亂涂亂畫、大聲喧嘩、隨意插隊、隨地吐痰……種種陋習似乎成了中國游客獨有的標簽。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的現象已經引起高層關注。5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電視電話會議曾指出,部分游客的素質和修養還不高,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旅游景區亂刻字、過馬路時闖紅燈、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也常常遭到非議,有損國人形象,影響比較惡劣。
在“中國游客在法國盧浮宮水池中泡腳”新聞曝出后不久,中央文明委召開了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電視電話會議。中宣部部長、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劉奇葆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強宣傳教育,加強規范約束,加強社會監督,引導和推動人們強化出境旅游文明意識,提升文明道德素質,努力避免出現不文明旅游行為。
7月31日,國家旅游局連續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6條有關文明出游的通知,其中包括呼吁出境文明旅游的“公約”和“行為指南”。此外,國家旅游局還提出,“要把文明旅游納入旅游合同之中”,明確要求導游和領隊負責監督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在境外旅游造成不良影響的,將追究領隊和旅行社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將于10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國首部《旅游法》,專門對“文明旅游”做了規定。《旅游法》第十三條指出: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
亟待多管齊下提升國民文明素質
頻發的不文明行為,似乎讓中國游客在外界眼中似乎成了“壞孩子”。如何改變這種尷尬境地,專家表示,要多管齊下,從細節做起,努力提升國民的文明素質。
劉思敏表示,說中國游客在旅游中的文明素質不高,其實是國人整體素質不高,一個不文明的人恐怕不會在旅途中突然變得文明。事實上,人們在離開自己的常居地,在陌生環境里很可能道德失范,自我約束力下降,再加上從眾心理,道德自律比較差,很容易做出不文明的行為。因此,要減少上這種旅游中的不文明,根本上是要提高國民的文明素質,但這是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
葛磊則認為,提升公民素質沒有捷徑可走,最重要的是要靠法律約束,一個國家的法律要對生活中、社會中不文明的現象有一個更高的懲戒力度,提升它們的違法成本。例如新加坡規定,隨地吐痰首次要罰600美元,第二次則增加到1200美元,如果出現情節嚴重的破壞公物,還會處以鞭刑。
此外,葛磊表示,社會輿論要引導正確健康的價值觀,旅行社等機構也要發揮積極作用,要讓游客明白出境旅游過程中每一個人都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個人的不文明行為可能要讓全體中國人來埋單,因為不文明行為損害的是整個國家的聲譽。
“要讓文明出游形成一種自覺。”葛磊指出,文明出游的最終實現是靠社會整體文明的提升,要讓每一個人在生活和旅游能形成一種文明自覺。從個人來講,就要從我做起,守護文明的細節,一點一滴的改變陋習,這樣社會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