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現實中,互聯網的監管涉及部門眾多。要及時迅速地甄別網絡謠言,打擊“大謠”,需要進一步提高“虛擬社會”的服務和監督水平,更需要警民共治,不斷創新互聯網管理。
需要加強網絡監督監控自身建設。從網監基礎建設關鍵環節入手,配備高素質網絡警察,建立長期有效的網上巡查機制,改進、完善網上危機應急處置機制和輿情控制協作機制,切實做到“第一時間”警報有害信息。
需要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建立網絡互動機制,公安或網監部門要及時向網民、社會公眾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加強網絡安全警示教育。正確引導網絡輿論,及時在線交流、收集和回復網民意見,與網民實現網上互動,使輿論和不穩定苗頭得到及時疏導和解決。
需要構建完善網絡法律保障制度。要盡快厘清現有法律法規中的盲點,加以完善補充。例如對于“人肉搜索”、隱私照片視頻網絡曝光等問題,不能單純從道德層面規范,還需從法律層面對處理程序、懲治手段等給予明確規定,形成制度化保障。
維護網絡秩序,人人有責。只有不斷創新網絡管理,將其納入社會創新管理的范疇內,發揮全社會各階層的最大力量,共同承擔起凈化網絡空間的責任,才能使網絡“大謠”們一露頭就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才能不斷凈化網絡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共建美好精神家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