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對于這個水泵,在旁邊洗衣服的村民和舉報者說法一樣,是用于抽水到米線作坊加工米線的。
晚上10點左右,順著抽水管道可能延伸的地方找去,在距抽水點兩三百米遠的一處垃圾回收地,剛好有兩輛載著米線的微型面包車從昏暗的巷子里駛出來。順著車輛出來的巷子往里看,一道大門內燈火通明,里面停放著一輛改裝過的面包車,門口堆放著一堆煤炭。
大門口的一塊門牌上寫著“班莊村436號”,整個院子的地板上到處都是水,10多人正在忙碌著,大量米線堆放在旁邊。這就是舉報者所說的抽臟水加工米線的作坊。作坊十分隱蔽,如果沒有人指引,很難被發現。
由于院子四周是居民樓,對摸清作坊加工情況存在一定困難,記者便以選購米線為由進入院子。在院子角落的簡易棚下,工人們正在忙著加工米線,旁邊墻角處擺放著已經裝框的米線。
“你們做什么?”見到有人進來,一名穿紅色上衣的中年女子放下手中的活兒邊問邊走了過來。“你們這里的米線怎么批發,多少錢一公斤?”紅衣女子回復稱,這里加工的是無酸的酸漿米線,每公斤2.3元,但要自己開車來拉,加工點沒有車送貨。女子的言辭有些躲閃,眼睛不停地朝四周查看。
就在紅衣女子與記者對話時,一名男子快速走過來,發動停在一邊的面包車,將車飛速駛入加工米線的簡易棚子前,遮住了記者視線,也不讓記者進一步查看。
隨后,記者從院子走出,回到抽水的地方。紅衣女子跟隨一段后才回去。見到有人在水池邊,負責抽水的老人拉著狗出來查看,并撥打電話嘀咕著什么。
盡管已是晚上10點多,水池邊仍有三四個人在洗衣服,其中一名女子甚至把腳放入水池中沖洗。“白天洗衣服的人更多,晚上涼快些,也有不少人在這里洗。”一村民說。
10點30分,記者到村口等待運輸米線的車輛出來,并準備跟蹤看會將米線送往何處。然而就在此時,之前與記者對話的紅衣女子走了出來,查看停放的每一輛車子,并打電話讓其他人一起前來尋找曾進入院子里的記者。
事后,經舉報者確認,紅衣女子為作坊老板娘。
查處
老板娘辯稱抽取的池水用來沖地
昨晚,黑林鋪工商分局2名執法人員和五華區質監分局4名執法人員趕往班莊村米線作坊查處。
晚上8點,當記者和執法人員來到班莊村時,米線作坊往日抽水的水池邊,仍有七八人正在清洗衣物。前晚這個時候水池里已有水泵在抽水,但昨晚卻沒有發現。后來舉報人打電話告訴記者,昨晚7點多,作坊老板娘和抽水的老人說晚上有媒體要來查看,叫抽水晚點。
原先臟亂的院子變整潔
當記者和執法人員走到作坊門口前時,門口的一名中年男子已熱情地迎接上來,并向前來的人員散發香煙。
進入院子內,原先臟亂不堪的院子變得非常整潔,前晚沒有穿白色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已經有一半穿上了潔白的防護服。這些衣服看上去很嶄新,就連衣服的折痕都還清晰可見。
“為何之前工人沒有穿防護服,現在穿上了?”面對質疑,中年男子稱,如果他不在或者疏忽了,工人們就不會穿。
而針對舉報者反映的抽臟水加工米線的事,作坊老板娘稱,抽取的水用于沖洗地板,并沒有用于加工米線。記者發現,在加工間門口確實有一個水窖,上面蓋著水泥蓋板,幾根黑色塑料管子纏繞在邊上。
剛查處完作坊就恢復抽水
老板娘稱,作坊用的水都是自來水,并指著一處水流比較小的水龍頭讓執法人員查看。隨后,她又帶領大家到門口查看自來水管和水表,但水表上已經無法看出數字,而自來水管也僅有礦泉水瓶口那么粗。
“曾在里面打工的人說,進入作坊的自來水管根本無法供應生產用水。從水池抽去的水就是加工米線的。”據舉報人稱,昨晚7點左右,老板娘匆忙和抽水的老人說,晚上有媒體要來查看,水抽晚點。
昨晚10點,舉報人告訴記者,執法人員和記者走后,作坊已恢復抽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