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重逢>
“爸爸,你看,那個人和你一模一樣。”曾勇的兒子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曾勇說他和弟弟長得這么像,生日、身世又很吻合。“不用再做親子鑒定了。”
兄弟倆一模一樣
6月25日,曾勇一家人冒雨從成都來到內江,剛出成渝高速內江收費站,曾勇的兒子就看到了早已站在路邊的劉勇剛:“爸爸,你看,那個人和你一模一樣。”時隔41年,兄弟倆終于在內江團聚,面對面傾訴這些年來的經歷,大家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曾勇告訴記者,他和弟弟長得這么像,生日、身世又很吻合。“不用再去做親子鑒定了,我可以肯定他就是我的雙胞胎弟弟。”
尋根找到其他姊妹
6月30日,大雨滂沱,曾勇與劉勇剛一道,憑借模糊的記憶,回到了離別41年的故鄉——資中縣馬鞍鄉皇覺壩(小地名)。幾番周折,他們終于查清了自己的身世:父親劉少云已去世十多年,母親黃秀仙改嫁到了簡陽市平泉鎮。他們共有7姊妹,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下面有兩個妹妹,其中有一個哥哥在安徽打工,有一個妹妹在河南。
這對雙胞胎兄弟在家中排行第四、第五,出生日期僅差一個小時。
<揭秘>
那時,曾勇的養父母家經濟條件也不太好,就只收養了他一個。劉勇剛回憶,養父養母說,在他一歲時,一位中年男子將他送來。
哥哥:養父母只收養了我
曾勇告訴記者,據養父養母回憶,1972年,一個中年男子抱著一對男性雙胞胎送人,說是家里太窮,養不活這對雙胞胎。
那時,曾勇的養父母家經濟條件也不太好,就只收養了他一個。中年男子沒有留下姓名、住址就走了。曾勇說,他只讀了一年高中,因家境不太寬裕就輟學打工。先到一家工廠當工人,2年后學習駕駛,幫人開車拉貨。
1994年,曾勇開始經營批發、零售水產品,因虧了本,只好賣掉車,到工地上幫人開車轉運建筑棄土。2005年接手一家茶鋪,生意還不錯,擴大經營后,如今在成都市金牛區開了一家旅館,自己當起了老板。
弟弟:當時家里太窮了
“是因為當時家里太窮了!”被另一戶人抱養的劉勇剛雖然留在內江了,但是卻沒有哥哥那么幸運。
據劉勇剛回憶,聽養父養母說,在他一歲時,一位中年男子將他送來后,沒有留下任何信息、資料就走了。之后,在他讀初中時,養父養母離婚,后隨養母改嫁到威遠縣生活。2008年,養母去世。劉勇剛說,在他很小的時候,別人都說他是撿來的孩子,心里一直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不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