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之前面試了三家企業都失敗了,昨天剛面試完第四家,正在等待他們的回復。”5月20日,南京大學即將畢業的小于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找工作是最大的煩惱。
人力資源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99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比2012年多出19萬人。如今經濟形勢低迷,找工作成了數百萬大學生的現實難題。
針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山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萬老師對本報記者指出,建議大學生們在尋找工作時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態。“不要高標準高要求,比起看重短期的回報,大學生們更應該看重工作的發展潛力。”
可憐的簽約率
日前,社會知名調查機構麥可思聯合騰訊制作了一份針對2013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調查時間始于2012年10月29日,截至2013年4月10日,該報告顯示,被調查的2013屆碩士畢業生簽約率為26%,同比下降9%;本科畢業生為35%,同比下降12%;高職高專畢業生為32%,同比下降13%。
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22.9萬人,同比增長9000人。據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5月1日,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簽約率為33.6%。記者還了解到,其他相關城市的簽約率相較于往年也有所下降。
“其實并不是所有沒有簽約的學生,就一定沒有單位招收。據我所知,有些學生其實還在猶豫是否該去簽約。學生們也都想找到最理想的工作。所以很多學生都處于一個觀望期,大概6月份之后的簽約率會有所上升。”萬老師分析,很多學生本科畢業后,選擇考研,出國,也是為了避開這幾年嚴峻的就業形勢。
就業困難的背后
“來應聘的學生很多,但是沒有讓我們感覺特別滿意的。”一家高級IT公司的招聘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就業的學生多了,公司的招聘條件也隨即提高了,不僅要學歷,對學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最近經濟不景氣,我們公司招聘的人員也有所減少,比往年少了50%—60%。”該人員稱。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大學生就業難必然與國內的經濟因素息息相關——目前我國經濟尚處于企穩回暖階段,發展速度仍在低位運行,這造成了企業對人員的需求量較少,難以消化大量大學畢業生;而且大部分大學畢業生都傾向于在經濟發達地區工作,薪資要求相對較高,這加劇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小祁是南京師范大學的一名應屆畢業生,專業是博物館學。她找了很多關于博物館的工作,類似于藏品管理、收藏等。“面試了五家單位都失敗了,而且南京的博物館基本都不要應屆畢業生。所以現在準備到周邊城市尋找機會。因為專業有局限性,所以工作的范圍非常有限,F在也考慮去圖書館工作。”小祁告訴記者,她已經不奢求高工資,2000元左右就可以了。
不僅是小祁,中國海洋大學漁業環境保護與治理專業的李平(化名)在臨近畢業的時候,也遭遇尷尬的就業情勢,“我想考公務員,但是競爭壓力太大了。而且我這個專業只能找對口的工作,可是那些工作單位又不需要我這樣毫無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
薛勝文指出,人才供給和人才需求之間匹配度不高的情況,造成了就業結構不平衡的矛盾。“如果我國教育體制不改革,未來大學生就業情況難以產生實質性變化,將繼續維持某些專業找不到工作崗位,某些工作崗位又過于飽和的情況。此外,應該積極鼓勵大學生就業,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如何度過最難就業年
多位應屆畢業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于自己的未來都表示茫然。“如何能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個史上最難就業年我們該如何度過?”
“近幾年來,國內的就業情勢一直不太樂觀,然而我們不要總是抱怨待遇問題,多考慮是否通過提高自身能力獲得社會的認可。”萬老師指出,雖然就業形勢有些惡劣,但是社會還是相對公平的,企業都希望能擁有能力強的人才。
在萬老師看來,經濟發展和就業情況有周期性,雖然現在就業形勢處于低谷,幾年后,應該會有所好轉。現今的大學生或許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但是如果懂得提高和充實自身能力,在幾年后,必然會有新的機遇。“記住,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薛勝文認為,大學生首先需要降低對工作的預期,因為在目前就業形勢下,難以找到理想工作實屬正常,應屆畢業生可以采取“先就業、再擇業”的方式緩解就業壓力。“與此同時,不跟隨大流向經濟發達地區涌入,考慮在二三線城市就業”。 (夏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