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本月15日宣布,2012年度通過職業介紹機構實現就業的殘障人士達68321人,連續3年創人數新高。其中,患有躁郁癥或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的心理疾病患者,其就業人數在過去的10年間增加10倍,上升為總就業人數的三分之一。
去年就業人數的增長率為15%,連續3年保持2位數的上漲。具體就業人數分類顯示,生理殘障人士增長7%,為26573人;心理疾病患者增長27%,為23861人;智障人士增長12%,為16030人。就職公司所在業界以“醫療·福利”機構最多,占27%,接著是“批發·零售”,占15%,及“制造業”,占14%。
殘障人士就業人數上升的背景,主要還是源于“提供與健全人同樣的工作環境對殘疾人更有利”這樣的想法。日本政府因此調整原有政策,調高法定雇用率,即要求企業雇傭員工中殘障人士必須占到一定比例。今年4月,法定雇用率由原來的1.8%上調至2.0%。規定顯示,每缺少一人,企業必須為此支付每月人均5萬日元的罰金。因此,2012年度日本各企業相繼提高了殘疾人用工人數。
對于企業來說,生理殘障的年輕人更易于就業,但是此類殘障人士為數不多。為了完成雇用率指標,各企業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心理疾病患者。
2003年,心理疾病患者的就業人數還僅占生理殘障人士的十分之一,此后卻一路保持2位數的增長。由于就業崗位的增加,就業環境逐漸步入良性循環,希望就業的人數也隨之上升。東京都足立區某20歲的憂郁癥女性患者于2012年秋天開始找工作,“因為身邊有了開始工作的心理疾病患者,所以自己也想著要工作”。
“心理疾病患者有情緒波動,用工不容易”,抱有此類想法的企業還很多,但是,相關用工經驗也正逐漸得到積累。部分大型企業間召開人事負責人參加的學習討論會,互相分享注意要點及經驗教訓等內容。人才中介公司也通過舉行座談會等方式予以協助。比如某人才派遣企業自今年春天,成立援助團隊為企業提供面試及相關員工身心管理等經驗介紹服務。
三井住友銀行下屬子公司——SMBC Green Service雇用著約250名殘疾人。公司方認為“醫療進步對用工也起到了助推作用”。據他們介紹,“許多心理疾病患者都說,新藥的使用幫助情緒波動幅度放緩”。
而政府機構也表示,“我們做了努力,要求企業逐漸考慮雇用心理疾病患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