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交了房款入住后,真房主卻找上門要求騰房。一個多月來,京津兩地不斷有“買房者”發現被騙,而騙他們的竟是同一個叫田維平的女子,涉及房款達數億元。這不是電影,是現實。本報記者調查發現,京津受害者中,大部分都是被田維平“殺熟”,甚至還有田維平的遠房親戚遭殃,涉及小區有北京的萬科藍山,天津的玫瑰灣、津門湖、大都會等多個小區。
因一些受害者是賣了老房買的新房,真房主上門后雙方協商不成,有的已造成斷水斷電的局面。近日,本報記者走訪京津兩地十幾位受害者,探訪他們“一無所有”后的生活。4月13日,警方透露,田維平已被立案調查,已核實清楚的受害者就已超百人。
騙局敗露
300萬“買”到租來的房
已經懷孕近6個月的王女士在北京萬科藍山小區入住有一段時間了,窗外春意盎然,她卻沒有心情去欣賞這番美景,因為就在前不久她意外得知,自己首付300多萬元買來的“新房”竟然是別人的。
2011年9月,王女士通過一個叫田維平的女子購買萬科藍山的房子,“說這些房是一些領導名下的,現在拋售,價格會便宜5000到8000元。”出于對10年交情的信任,王女士籌措300萬元將一半房款交付,雙方約定,另一半房款到辦理過戶手續時補交。直到事發,王女士一直認為她通過“熟人”買到了“官員拋售房”。搬進“新家”后,王女士特意花巨資進行了精裝修。前不久,房子的真正主人上門催房租,事情才最終暴露。原來,她花300萬元“買”來的新房竟是田維平“租”來的房子。
同樣有此遭遇的還有陳女士,她是2012年11月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田維平,“她稱和開發商關系好,可以買到低價房。”在交付300多萬元首付款后,陳女士拿到鑰匙。今年3月初,陳女士在“新房”掛窗簾時巧遇真房東王先生。
另一位孫先生給記者出示了他的購房合同,合同顯示他的這套位于萬科藍山的房售價是865萬元,簽合同日期是今年1月23日,合同上寫明要在今年3月31日之前辦完過戶手續。如今已到4月,田維平卻神秘“失蹤”了。
萬科稱已協助報警
記者了解到,在萬科藍山,當初承租業主房子的并不是田維平,而是另外一名孟姓男子。陳女士“新房”的真房主王先生向記者透露,當初是萬科物業租售中心聯系到他,說有一位孟姓男子打算租他的房,“后來我去房中拿東西,還見到一位老太太,孟先生說是他母親。”受害者將田維平的照片發給王先生核實,王先生證實當初孟先生指稱的“母親”正是田維平。
“姓孟的用一張身份證就租下十幾套房,物業也不核查嗎?”事發后,受害者將矛頭之一對準萬科物業。孫先生也透露,當初他“買”房時,購房合同就是在萬科物業辦公地點簽署的,“一些材料都是萬科租售中心給我復印的。”
作為中間人,面對買房騙局,萬科物業是否有責任?近日,記者聯系到北京萬科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公司給記者發來書面答復。答復稱,此事件中萬科不存在任何法律責任。“作為租賃合同的居間方,萬科藍山物業租賃中心嚴格按照租賃業務操作流程,與業主和承租人簽署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服務流程和合同文本均符合法律規范。”
公司還透露,近期發現有不法分子承租房屋后將房屋出售,騙取買方部分購房款后潛逃。“案發后,我公司已協助報警,并全力配合警方偵破工作。我們將繼續加強中介業務的監管,同時也會提醒業主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損。”
記者了解到,目前僅在北京萬科藍山小區,就有20多位購房者受騙,涉案金額近一億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