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劉衛平收到的第一份“要情通報”及信封。該“要情通報”后被證實系偽造。
“這回鬧明白了。”4月9日下午,當呼和浩特市建設委員會主任劉衛平看完一份由全國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專業委員會出具的澄清函后,近半年來一份冒牌“要情通報”帶給他的困擾總算消解了。
2012年10月,劉衛平收到“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委員會(中央)構建和諧社會課題組”發來的一份“要情通報”,反映呼和浩特市的一處在建項目存在拖欠農民工巨額勞務費的情況。
“由于上述事宜涉及政策性強、社會影響面寬,且緊臨十八大政治敏感期,課題組暫以《要情通報》形式,首發當地黨委政府,且特別補發呼和浩特市建委,二十個工作日后,視情而定作為典型材料上報國家相關部門和領導參閱批示。”這份“要情通報”正文的最后一段特意用粗體標示出來。
中國青年報記者經調查發現,這一“要情通報”系偽造。如今,盡管情況已被證偽,但在相關政府部門內“奇幻漂流”了半年多的這一冒牌要情通報,卻已帶給有關部門和企業不小的困擾。
不期而至的“要情通報”
剛從自己的文件傳閱夾中看到上述“要情通報”的信封時,劉衛平的第一反應是“來頭挺大”。
“信封上寫著中共中央黨校的地址,函件的最后還提到抄送黨和國家領導人、自治區領導。”看到這些信息時,劉衛平感到事情可能不小,“當時的想法就是,如果事情屬實,就得盡快處理。”
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這封“要情通報”共11頁。其中第一頁的上方有“要情通報”4個紅色大字,注明“內部參考 閱后回復”、“注意保密 查實上報”等字樣,并在頁面的最上方留出了“領導批復”的空間。
該“要情通報”的標題是“關于轉發《請救救我們這些苦難的農民工吧!!!》人民來信的函”。函件的正文共4頁,主要反映呼和浩特市的一項在建工程存在開發商和施工單位拖欠四川富鑫勞務公司(以下簡稱“富鑫公司”)農民工工資逾400萬元的情況——“造成這些來自曾遭受地震重災的西部農民工生活困苦、無法返鄉,許多農民工生活舉步維艱,有家不能歸,有的家中孩子因此而失學……現數百農民工情緒激動,要求集體來京上訪等事宜。”
正文之后,附上了一封來信,以農民工代表的口吻,講述2011年項目完工后遭遇施工單位拖欠勞務費432.66萬元的情況,落款是項目負責人“肖齊”,信后還附上了部分代表的簽名。
“要情通報”專門留下了“構建和諧社會課題組”的聯系電話和辦公地址,聯系人“文昊”的手機號碼,以及情況反映方代表、被反映方代表的聯系電話。但并沒有加蓋任何公章。
劉衛平告訴記者,這份“要情通報”是由收發室的工作人員放入他的文件傳閱夾的,當時并未開封,但也沒有郵戳。他為此專門詢問這份“要情通報”的來源,被告知是從一份郵政快遞中拆取出來的。
“工作人員拆開快件后,看到信封上有我的名字,還有‘非收件本人勿拆封’的字樣,就直接放進我的文件傳閱夾了。”劉衛平回憶道。
據劉衛平介紹,每年年底都會有一些關于開發商、施工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反映,但這是他第一次收到專門寄給他本人的內參文件。在看完“要情通報”后,劉衛平讓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將信封和內文復印保存,隨后在“領導批復”處寫道:“請曉莉辦理,結果告我。”
于是,這份“要情通報”流轉到了呼和浩特市勞務市場建設勞務站站長李曉莉的手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