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公交車上驚現新品種——— ‘公交菌’!”近日,福建省龍巖當地一論壇,幾張“公交車上長木耳”的照片引來眾多網友圍觀,紛紛吐槽。
這照片是龍巖廖小姐曬在網上的。4日,她乘坐龍巖市區28路公交車時,發現公交車上竟然長出一簇木耳。
大多網友表示,公交車長木耳,說明車上衛生差。龍巖公交公司相關人士回應,核實后,將清理掉木耳,并對公交車衛生進行檢查。
驚奇:木耳在公交車上“茁壯成長”
廖小姐說,清明節上午,天空飄著雨,她在中山路附近,坐上了一部28路公交車。車上人多,廖小姐就往車后排擠。
到了后排,她發現一團黑乎乎的東西。“起初,我還以為是腐爛的橘子皮,有點惡心。”廖小姐說,她再仔細一瞧,原來不是。
廖小姐用手觸碰了一下,發現那家伙是濕的,而且有彈性。“原來是一簇木耳,太稀奇了,公交車上長木耳,頭一回看見。”
“這簇木耳就長在后排靠窗的座位與窗戶的縫隙間。”廖小姐說,窗外的雨水偶爾會滲透進窗戶內,這簇木耳在細雨的“滋潤”下,長勢還不錯。“我試著去拔掉它,它牢牢‘盤在’公交上,只拔下來一點點。”
回到家,廖小姐把拍下來的照片貼到龍巖當地論壇,頓時引來無數網友圍觀。
網友們吐槽:這是公交車上驚現了新品種——— “公交菌”。
網友“鄉巴佬”打趣說,這是純天然黑木耳,那是司機的菜,乘客朋友們,公交上的木耳,你別亂摘。
網友“智者愚笨”則建議:這才是生態環保型的公交車,今天長木耳,明天沒準長蘑菇,以后可以在公交車上搞個“開心農場”。
網友“COCO丫頭”也跟帖稱:說明公交車的溫度適合長黑木耳,資源利用了,公交公司可以申請專利了!
探因:天氣濕熱,再加上公交衛生差
除了好奇吐槽外,網友還興起了一場普及木耳常識熱。
有網友指出,木耳在真菌學分類屬擔子菌綱。木耳又叫木菌,一般生長在朽木上,受濕熱余氣而生。
那么,生長在朽木上的木耳,為何會長在公交車上?記者咨詢了相關專家。
專家認為,龍巖近段時間一直下雨,雨水很容易透過公交車窗縫隙,滲透到公交車內。而近日氣溫又在增高,在濕氣、陽光充足的情況下,比較適合木耳等菌類生長。再加上公交車的車廂板材是木質的,于是就給木耳提供了一個生長的“溫床”。
同時,專家說,車廂衛生環境不好,比如乘客隨意丟棄垃圾、車上衛生未及時清掃等,一旦垃圾附著在車廂板材上,也會給木耳生長提供養分。
對此,記者采訪了不少乘客。他們認為,木耳生長需要周期,不可能一天就冒出來。如果公交車清理干凈,沒有留下衛生死角,那么即使天氣潮濕,也不可能長出木耳來。
“同樣的天氣,別的地方、別的公交車不長木耳,就28路公交車長,足以說明公交車上公共衛生有多差!”乘客林先生說。
回應:衛生已外包將進行衛生檢查
昨日,在記者到訪后,龍巖市公交公司才得知公交車上長木耳一事。該公司辦公室吳主任說,公交公司將進行核實,立即清理木耳。
至于公交保潔工作,該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稱,城區300多部公交車的保潔,全部承包給了一家保潔公司,每條公交線路聘請一名保潔人員。
該人士說:“公交車的衛生,我們也看到過,有時候確實比較臟,保潔工作有存在沒做到位的地方,但是由于承包出去了,監督起來比較難。”
對此,辦公室吳主任則表示,每部公交車一天一大掃、一趟一小掃。“就是早上出車前或晚上下班后,進行一次整車大清洗;然后,每一趟車回來的時候,還會進行一次車內保潔。”
不過,他也承認,公交車內長木耳,確實說明公交衛生存在死角,公交公司歡迎乘客監督。此外,他們將對城區公交車進行衛生檢查,并讓公交司機、公交一分公司加強對公交保潔工作的監督。
微評
去年5月,泉州市一公交車上長蘑菇,泉州公交公司為此向全市乘客道歉,并免去相關負責人的職務。我們無意作“北橘南枳”的聯想,期求什么問責一類的,但相關部門應該反思,深刻地反思。
這種“公交菌”,既不關司機的菜,也不關公交公司的專利,它的出現,壓根就不是趣聞,卻與責任心的缺失相關聯。如那位吳主任所稱,每部公交車 “一天一大掃、一趟一小掃”,這樣都掃不掉一簇“公交菌”,豈不是拿制度忽悠人。
切莫忽悠人,因為,這只能是貽笑于天下人。(吳林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