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官員財產公示是大勢所趨
張旭東
[ 實行大部制后,還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梳理政府權力。要建立真正的服務型政府,單純部門的合并或撤銷解決不了問題。要確定政府和社會、政府和市場的各自邊界,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退出一些政府不應干預的領域 ]
黨的“十八大”之后,啟動新一輪改革的呼聲再次高漲,政府機構改革被認為是新一屆政府推動改革的切入點。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日前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他認為財產公示制度的推進非常迫切,不能一拖再拖。
對于大部制改革,王長江認為,大部制改革是對現有權力的重新組合調整,后續還需進一步明確政府職能,梳理政府、社會和市場間的權力邊界,深入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切實提高政府權威。
他還建議,應該設立中央改革委員會,作為咨詢機構直接為中央服務,提出未來的改革方向,真的做到頂層設計。
確定政府、社會、市場各自邊界
記者:十八屆二中全會討論了政府機構改革的方案,你怎么評價大部制改革?
王長江:我認為大部制改革是必要的,但僅是改革中的一步。首先,大部制改革可以提高政府效率,目前部門林立、職責交叉、無人負責、推諉扯皮已經到了讓老百姓深惡痛絕的地步,使政府和黨的信任度降低,非改不可。
但實行大部制后,還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梳理政府權力。要建立真正的服務型政府,單純部門的合并或撤銷解決不了問題。要確定政府和社會、政府和市場的各自邊界,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退出一些政府不應干預的領域。
第三步是政治體制改革,對包括政府、執政黨等多元主體在內的整個系統進行調整,從根本上解決政府的低效和權威來源問題。老百姓需要渠道去表達,并對權力形成實質性制約。
記者:大部制改革也進行了很多次,你認為如何能防止大部制改革后的反復?
王長江:大部制改革是改革的一個切入點,但是必須沿著政治體制改革這個方向來梳理。比如說大部制改完了之后,就要開始思考轉變功能的問題,對政府和市場、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這些問題不理清,對市場和社會還是包辦的,那就很可能現在改了,將來某一天又改回去了。
設立中央改革委員會
記者:你對改革的前景有什么看法?
王長江:我們現在改革思路有問題,存在誤區。我們把改革作為一項常規性的工作,但改革不是常規工作,改革恰恰是要改變常規,因為它要打破既有權力格局。
改變既有權力配置才叫改革,因為它不合理才要改革。但現實是,我們往往一說改革,就讓下面各部門去落實,提出改革方案。事實上,沒有哪一個部門愿意在改革中削弱自己的權力,而只會把心思放在擴張自己的權力上。在這里我不是說部門有多壞,沒有這個價值判斷。部門就是部門,他們就是要完成自己職責內的事情。但是,如果把改革也像日常工作一樣由部門來主導、落實,改革就必然出現變形。這就是改革思路出了問題。當前特別需要有一個更加超脫部門之上的、統籌改革思路的機構。
記者:對于這個機構或組織,你有什么建議?會不會走上體改委、發改委的老路?
王長江:我希望中央能成立中央改革委員會來統籌改革。要規范這個委員會的職能:第一,它不是體改委,體改委一開始負責經濟體制改革,后來才把政治體制改革也納入其中一并考慮。第二,它不是發改委,政治體制改革要統籌的對象是包括政府、執政黨在內的整個系統,而發改委只是政府的一個部門。
我設想改革委員會由執政黨來牽頭,由三部分人員組成。一部分是學者,超脫于具體權力和利益之外,從國家、民族的高度思考問題。第二部分是主持過全面領導工作的老同志,有實踐經驗,能比較系統地考慮方方面面的事情,防止委員會成為各個政府部門代表的大拼盤,成為部門利益交易的場地。第三部分是黨外人士,不是現行權力的掌握者,更加超脫。
這個委員會沒有權力,只是一個咨詢機構。它負責提出多套方案,供最高層領導選擇。決策權在最高領導層。多套方案的模式,可以有效杜絕地方政府或者部門往委員會“塞私貨”的可能。
這個委員會也不是要設計一個詳盡的、對任何地方任何部門都適用的方案,而是明確目標,確定原則,劃定邊界,為地方政府和黨組織的探索提供平臺,降低他們的改革風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