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王賢軍介紹,竹林村采取了集中處理方式,死豬被集中在村里建設的無害化處理池中。記者在一處閑置的農田邊看到了王賢軍口中的“處理池”,約一平方米的水泥蓋子,蓋子下面便是處理池。王賢軍說,目前全村共有7個處理池,每個池子容量是100立方米,大約能放上1000頭豬。“現在我們有三四個處理池,差不多要滿了。”
按照王賢軍的說法計算,除去腐爛情況,4個池子投滿約處理了近5000頭死豬。但是從今年前三月份情況來看,這僅占了死豬總量的25%左右,其余死豬去向不得而知。嘉興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蔣皓承認,嘉興確實存在一些養殖戶亂扔死豬現象。
當地稱農戶處理死豬不花錢
據介紹,嘉興市在2009年就提出了分散處理和集中處理相結合,并采取“規模場以戶為單位處置,散養密集區以村為單位處置,其他區域分鎮劃片處置”的運行機制,基本建立了死豬無害化處理網格式體系。
按照嘉興市目前對于死豬處理的規定,養殖戶可以打電話通知由專人上門收集,也可以自己送到填埋場,不需要農戶掏錢。為什么還會出現死豬亂丟棄現象?
據蔣皓介紹,嘉興每年生豬出欄達到450萬頭,而養殖戶普遍存在低小散的現象,素質比較低,嫌死豬處理麻煩,于是一扔了之,對嘉興市環境造成巨大壓力。“嘉興養豬戶有10多萬戶。少數養殖戶主要是散戶,法制意識、環保意識、社會公德比較缺失。”
嘉興市環境保護局負責人介紹,嘉興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對河道實行河長制,并對轄區內河道進行分段管理,一旦在河道內發現死豬,都會及時進行打撈,亂扔死豬情況有明顯改觀。
蔣皓說:“今年會建設工業化處理中心,采用工業化措施、設備處理死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