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短短半年,他親自為幫扶鄉鎮方召鄉協調幫扶資金15萬元,解決項目4個,修建消防池4口,帶領方召鄉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分隊協調爭取項目6個,項目預計投資近100萬,解決幫扶資金19萬元……這就是黔東南州赴臺江黨建扶貧隊長、州地稅局機關黨委書記、中共臺江縣委副書記黃大松同志在方召鄉幫扶的幾件事。
當提到“黃大松”這個名字,方召鄉的干部群眾都樹起大拇指,今年我們得到一個非常棒的黨建扶貧隊長,他不講大話,肯辦大事。
解決農村消防安全問題的“幫扶情結”
黃大松隊長說到“抓好農村消防安全是農村穩定發展的基礎,是根本;沒有做好此項工作,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無從談起,特別是在臺江縣方召苗寨”。是啊,俗話說得對“農村消防做不牢,一把火就可能燒回解放前”。黔東南的大多數苗鄉侗寨都是木質房屋,居住密集,火險隱患較大,一旦火災發生將火燒連營,損失慘重。黃隊長進駐方召鄉后,經過深入村寨調研,發現這里農村房屋建造相當大,相當漂亮,很有特色,但是村寨居住非常密集,戶數多,地勢陡峭,小寨300戶,大寨600—700戶,房屋層層疊疊,沒有消防通道和消防設施,村民防火意識還十分淡薄,這些比他之前到其他縣的農村村寨情況還要糟糕,這里農村防火安全最是讓他揪心。駐村幫扶后,農村消防安全就擺在他幫扶事項中的最重要一件事,先后深入方召、巫腳交等村寨查看消防設施和消防安全問題。了解清楚情況后,他積極回去向州地稅局領導匯報和爭取,局領導給予高度重視,及時解決4萬元幫助方召鄉方召村和巫腳交村修建4口消防池、安裝消防水管、水帶和水槍等設備。得知反排村消防設施缺乏,無消防用水,消防隱患也較大時,他及時了解情況,并與鄉黨委研究和安排駐村幫扶資金給反排村購買1000米消防水管、15套消防栓、水槍等設備,并督促村兩委組織力量安裝,有力確保民族村寨消防安全。同時,他要求其他5個駐村工作組一定要把農村消防設施建設列為駐村幫扶最重要的事項來解決,把預防工作抓在先,做到防范于未然,這樣才能真正保護把漂亮農村房屋保下來,保住祖上留下的寶貴遺產。
解決貧困山區發展的“幫扶情結”
方召鄉海拔特殊,氣候惡劣,條件較差,是國家二級貧困鄉鎮,經濟落后,是全州黨建幫扶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方召鄉黨委政府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積極發展金銀花產業,是近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較為成功路子,也是鄉黨委政府積極帶領群眾充分利用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特色產業。目前,全鄉已種植金銀花面積6000畝,初具規模。今年大部分基地進入盛花期,但全鄉面臨沒有資金加工設備,無法讓資源優勢轉化成農民增收的產業,黃大松隊長了解情況后,不顧自己腰椎間盤突出病痛的折磨,多次爬到海拔1200多米的方召、巫腳交等村的金銀花基地了解情況。他覺得,方召鄉黨委政府積極利用集體荒山種植幾千畝金銀花不容易啊,一是土地難以協調,二是資金投入較大,三是產業具備一定規模,在這關頭不能打擊老百姓的積極性,不能讓他們損失,他們底子薄,再也堅不住折騰啊。他看眼里,急在心頭。他想到,幫扶不能一味地給農民送錢,幫扶要幫在關鍵節點上,資金要在刀刃上,要幫在產業發展上,要改變群眾以往“等、靠、要”落后觀念,把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讓真正老百姓長期發展,真正改變落后面貌。于是,他又向州地稅局匯報和爭取,在局領導班子的關心下,今年6月初終于得到好消息,解決5萬元幫助方召鄉購置金銀花加工設備。目前,他還正在積極向縣政府匯報,爭取解決方召鄉建加工廠資金。在駐村期間,他還積極縣農業局幫助方召村金銀花種植戶唐板里解決2噸化肥。
抗旱救災保民生的“幫扶情結”
今年6月至8月,方召鄉遭受嚴重干旱,全鄉15個村人畜飲水和農作物都受到嚴重影響。黃大松隊長十分著急,多次深入抗旱救災一線了解旱情,組織群眾搞好生產自救抗旱保苗,同時積極向本單位干部職工發出倡議,得到干部職工的大力支持,為受災村寨募捐到救災專款1.3萬元,及時送到巫腳交村和巫梭村解決抗旱困難。他還要求方召鄉7個駐村工作組積極深入的村寨了解旱情,組織廣大村干部和黨員搞好抗旱救災工作,組織干部到重災區看望慰問五保老人、孤兒、殘疾等弱群體并為他們送水。通過努力,旱災期間,全鄉沒有出現因飲水困難而發生生病或死亡等事故。
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幫扶情結”
方召鄉經濟落后,財政困難,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較薄弱,部分農村黨組織軟弱渙散,號召力不強,黨組織先鋒模范作用沒有很好發揮,農村發展乏力。通過調研,他發現主要癥結就是農村黨組織不力,特別是“火車頭”不行,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讓“火車頭”真正運轉起來,把基層組織建設好,群眾才有希望。于是,黃隊長提出,抓好黨建示范點創建,樹立榜樣,打造典型,示范帶動,讓先進帶動后進,讓他們趕有目標,學習方向,才能達到共同進步,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加收入。他與鄉黨委商量,建議把他的聯系村——方召村作為創建黨建示范村,創建工作上的遇到困難由他協調幫助解決。鄉黨委相當高興,村支部也積極配合。說了就要干,他于是親自帶隊到方召村蹲點抓鄉級示范創建工作,從門牌設置、制度上墻、完善檔案到協調資金安裝鐵門鐵窗、安裝窗簾和吊頂、撿瓦等一一親自參加。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村活動室周邊環境衛生清潔了,辦公室各項制度健全了,辦公室配置完備了,辦公條件極大改善了,村干部意識增強,積極性高,服務群眾的平臺更加優化了。村黨支部一班人發展思路明確,信心更足了,村的金銀花、黑毛豬產業發展也更有信心了。黨建示范創建工作初具成效后,他又建議,把全縣同步駐村工作例會安排到方召村召開,讓各村的駐村干部和村支部書記來參觀學習,通過認真籌備,全縣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例會暨方召鄉黨建示范創建會在方召鄉順利召開,黨建示范創建在各村得到更好推廣,同時各項創建得到縣領導和各鄉鎮同仁的好評。
困難學子的“幫扶情結”
方召村有一位孤兒趙明正,成績較好,孝敬老人,目前正在就讀于凱里職業學院,家里還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黃隊長了解情況后,決定與該結成幫扶對接對象,多次走訪看望慰問老人,為她送慰問金和食用油等,幫助老人解決實際困難。同時,他為讓趙明正安心學習,回到凱里后,還抽空親自去凱里職業學院看望和慰問該學生,為他送慰問金和衣物,告訴他“你奶奶我們已安頓好了,不要操心”,鼓勵趙明正安心讀書,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六一”前夕,他還積極深入了方召村和巫腳交村看望困難兒童7人,并為他們每人送慰問金200元,解決困難學生的實際問題。
當我們向黃隊長了解黨建幫扶感受和下一步黨建扶貧工作計劃時,黃隊長誠懇地說:“一年時間很短,如果要求我在短暫的時間內為群眾辦驚天動地的好事,我辦不到,也不實際,我只能盡我所能,努力多為當地群眾辦一些小事實事”。
最后他動情地說:“州地稅局與臺江有緣,在臺江已經連續幫扶三年了,我們只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實事,但得到群眾的好評及支持,今年底幫扶就結束了,可能輪換其他縣市,如有機會,我還希望還有到臺江繼續開展幫扶工作,通過接力賽的形式幫扶,多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是啊,是緣讓臺江與州地稅局形成對接幫扶,更是份,讓州地稅局連續幫扶了三年,解決了群眾很多實際困難和民生問題,同時更多的是方召鄉的困難觸動黃隊長的真情,讓他傾注更多的“駐村幫扶情懷”。(楊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