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玉米地長勢太差
前不久,一種“不明身份”的蟲子在黃平縣野洞河鄉新華村大坪坡上肆虐,專吃地面上的狗尾草和玉米葉子,當地約20畝玉米地受災絕收。
玉米地里
葉片被啃掉
8月9日中午,在新華村老支書王伯才的陪同下,記者走上大坪山采訪。王伯才是受災的村民之一,在他的玉米地里,記者看到,地里的玉米“病怏怏”的,主要的特征是個矮,沒有一蔸高過成年人;比較矮小的,則只能抵達人的膝蓋處。
此外,很多玉米沒有葉片,只有光溜溜的枝干。王伯才說,枝干上的葉片,被這種不明的害蟲吃光了。還有一些枝干上的葉子只有局部被啃,留下了一道或者多道不規則的口子。

被啃壞的玉米葉子

被啃壞的玉米
在村民黎顯才、黎老平的玉米地里,記者也看到了類似的畫面。王伯才說,受災的村民有10多戶,受災面積達20畝左右。
在現場采訪時,記者試圖找到這些蟲子的影子,但王伯才說,在半個月前,它們集體“失蹤”了,去了何處,不得而知。這些小家伙為何會集體失蹤呢?王伯才認為,它們專吃嫩葉,眼下玉米葉子已變黃,這些家伙啃不動,自然要“搬”走。
值得一提的是,受災的玉米地集中在一片,附近區域的的是安然無恙。記者在大坪坡坡頂出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兩塊玉米地隔著一條道,距離不到10米,但北面玉米地的玉米枝繁葉茂,南面的矮小,萎靡不振。

萎靡不振的玉米
“敵敵畏”殺不死害蟲
王伯才告訴記者,這種蟲子首次出現在公歷的6月份,當時玉米開始掛花,葉片還是嫩綠的。它們先滅掉了地面上的狗尾草,然后爬上玉米稈,開始啃食葉片。“這些蟲子啃食葉子時,會發出‘咔咔’的響聲,就像蠶寶寶吃桑葉子。”王伯才說,這些小蟲子花花綠綠,長約2厘米,身材大小如八號鐵絲,能走路,但步子不是很快。之前,在新華村范圍內并不多見。
村民黎顯才說,7月中旬,村里有人告訴他,其家位于大坪坡的玉米被蟲吃了,再不去管,肯定要絕收。聞聽此話,黎顯才趕緊到地里查看。
“當時,這玉米地里是‘咔咔’作響,這是蟲子啃葉片發出來的聲音。”黎顯才說,隨后,他驚訝地發現,每一片葉子上,盤踞著10多只蟲子,甚至更多。
見此情景,黎顯才不敢怠慢,立即取用敵敵畏殺蟲,他以為這樣可以將害蟲殺死,豈料只能將他們趕到地面上。殺蟲活動結束,小家伙們又攀爬到了玉米桿上。殺了幾次,沒有效果,黎顯才只好聽之任之。
“我殺蟲的時候,它們走到了玉米地附近的草坪上‘避難’,由于蟲子太多,密密麻麻的,伸伸腳就能踩死二、三十只。”王伯才說,與黎顯才一樣,他也沒能將蟲子殺死。
針對大坪山不明蟲子肆虐的情況,記者致電到黃平縣野洞河鄉政府采訪。該鄉的熊書記說,這樣的情況鄉里面還沒有掌握,可能是近期忙于抗旱,村民們沒有上報。熊書記表示,立即派出農技人員上山調查。
8月9日下午,記者趕赴黃平縣農業局咨詢專業人士。該局植保站的王清輝站長不在,不過,他在電話中表示,該站進行調查后,一定會給媒體和相關農戶回復,并采取措施開展好下一步的防范工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