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開機儀式
8月7日,由黔東南州消防支隊主辦的微電影《喊寨人》在雷山郎德上寨正式開拍,15分鐘的成片將在四天內完成。
據介紹,《喊寨人》是根據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的“喊寨人” 楊寨昌的真實故事改編的。本片講述了二十年前楊寨昌在一次酒醉后誤踢火塘,妻子為救五歲的兒子楊燁被燒死,因此楊寨昌心懷內疚,每天早晚巡邏全寨各村,鳴鑼喊號,排查消防隱患,將“天干地燥,小心火燭!”的聲音傳到每家每戶。
現在,五十歲的楊寨昌身體不適,想讓自己的兒子楊燁接班,起初25歲的兒子不同意,認為喊寨是丟人的事。當他跟隨父親試喊一次回來后,對喊寨有了新的認識,知道父親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醒村民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保護好千戶苗寨。
本片的導演是扈容境,他是國內知名的青年導演,出道后一直從事影視廣告、宣傳片、MV及微電影的拍攝工作,得到了業界廣泛好評。這是扈容境第一次來黔東南,他說很喜歡苗家的風土人情,對拍好《喊寨人》公益微電影很有信心。

《喊寨人》劇照
微電影《喊寨人》演員均系本土人氏,飾演主人公楊寨昌的是原黔東南州話劇團演員隊隊長、現黔東南州戲劇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王德雪。
另據了解,黔東南州廣大農村的住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而引發火災,造成“火燒連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輩們深知防火的重要性,于是借鑒“打更報時”的辦法,推出了“鳴鑼喊寨”的護寨措施。具體的做法是村寨里確定一個或多個“喊寨人”,然后由喊寨人手持銅鑼在寨子中巡游,一邊巡游還一邊喊警示口號,如“如天干物燥、注意防火”等,這樣警示其他村民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除了消防功能,鳴鑼喊寨的方式還適用于防盜,甚至給村民傳遞開會、聚會信息等。
現今,科技較為發達,但“鳴鑼喊寨”的方式依然盛行于黔東南鄉村,因為它還能有效地排除消防安全隱患,對提高村民安全意識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據黔東南州消防支隊統計,目前,該州內活躍在50戶以上村寨的喊寨人有3922人。50戶以下的不少村寨也配置有喊寨人,預計全州的喊寨人逾5000人。(姜健 張金才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