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干活負傷
不能申請工傷認定
干活靠等、收入靠等,幾乎談不上保障,那為何還有不少人愿意干“等工師傅”,而且還樂此不彼呢?
記者調查發現,在“等工師傅”的心目中,在某一處(工廠、工地等)干“長工”,工資按期結算,有時干了一年才結賬,甚至還有拖欠工資的事發生。
而干“等工師傅”,情況就不一樣,干一次活,結一次帳,立竿見影。
一位姓劉的“等工師傅”說,在他們的隊伍中,有一位工友以前跟著老板干長工,工作完成之后,老板找各種理由拖欠工資,這一拖就是3個月,最后勞動監察大隊出面解決,這才拿到了血汗錢。“這件事,讓我這位工友感覺很無奈,所以,他就加入我們成了等工師傅。”劉師傅說。
楊昌忠師傅說,干“等工師傅”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自由,家里有事,不用請假,直接回去就是。
據了解,“等工師傅”們業務范圍很廣泛,如通下水道、拆房、搬運、刮瓷粉等。至于工資報酬,要根據活兒的輕重、干活環境等來定,主顧雙方議價的情況比較普遍。
而在干活的過程中,曾發生過等工師傅在做工時受傷的情況。因此,在采訪中,一些“等工師傅”提出了在工作時負傷如何處理的問題。
就此,貴州貴信律師事務所的任明勝律師說,雇主雇請“等工師傅”干活,雙方構成了雇傭關系,師傅們在出工過程中負傷,由雇主承擔責任。“由于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所以等工師傅受傷后不能申請工傷認定。”任明勝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