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事發現場



4月16日凌晨4時38分,凱里江口大峽谷再次發生惡性巖體崩塌事件,約30萬方土石從“天”而降,填滿了崖下的河床,形成“堰塞湖”,部分土石方還“跑”到巖體對面的凱施公路上,將相關路段完全覆蓋,造成交通完全中斷,所幸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
現場形成堰塞湖
16日上午7時許,記者驅車趕到了現場。新的滑坡巖體距離“2·18”巖體崩塌處有上百米,根據區域的劃分,它屬于凱里市大風洞鄉管轄。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巖體崩塌的規模遠大于“2·18”巖體崩塌事件的規模,其崩塌面寬度約300米,被土石方覆蓋的河床的長度則超過了300米,而且這些土石方堆得很高,掩埋了凱(里)施(秉)公路20米長的路段。

垮塌面


坍塌巖體
由于河床被土石方填塞,所以在坍塌面的上游河段形成了約2.4萬立方米的“堰塞湖”。在采訪中,記者冒險進入堰塞湖邊觀測,因為這里恰好是兩條河流的交匯處,而且時逢多雨季節,水流較大,所以“堰塞湖”的水位上升很快,湖邊一棟磚房的底部已被淹沒,木板、掃帚等物品漂浮在了水面上,而穿河而過的一條運煤車道,其穿河段已被水完全淹沒。

形成堰塞湖

記者趕到現場時,坍塌面還有小規模巖體坍塌,它們掉落發出的響聲像打雷,而“雷”響之后,下方就會有大量的塵土像煙霧般升騰起來。而在坍塌面右側,尚有一塊較大危巖依附在巖壁的主體上,搖搖欲墜。凱里有關部門預測,該危巖約10萬方。

現場仍在垮塌,煙霧升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