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今年以來,岑鞏縣圍繞美麗鄉村建設開展了一系列特殊的選美大賽,牽動了該縣11個鄉鎮129個行政村近20萬農民的心,各村各寨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等途徑,集思廣益,拿出自己的絕活,爭創“最美村寨”。近日,記者走進該縣各村寨,滿眼盡是別致的小洋樓綻放在花叢中,綠漫溪渡口……鄉村確實變靚變美了。

2月8日,周坪村村民劉洪志在自家院子里清洗愛車

3月16日,磨寨村環衛工人張玲、陳維軍清掃完垃圾后,走在回家的路上
都樹村:栽花種茶建“最美生態園”
3月16日清晨,龍田鎮都樹村塘邊組20余位村民早早來到寨頭虎形坳,栽種楠木、桂花、黑桃等散發香氣的樹種。65歲村民劉世英樂呵呵地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有機會還可以在自己親手栽種的樹下散步、乘涼喲。”
在通往寨尾八丈坡的村道上,10余位村民扛著鋤頭、鐵鏟等工具,拿著楠木、桂花、黑桃等樹苗,風塵仆仆趕往目的地植樹。
“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我們村提出建成最美生態園。” 68歲村民黃菊香告訴筆者,“老伴8年前去世,自己還想為建成“最美生態園”盡一份力。”
在村西蕨臘坡林下茶園,百余名茶農正在忙著采摘春茶,附近的茶青加工車間,淡淡茶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我和丈夫現在都是遠山公司的職工,兩人工資每月共有8千多元。”茶農潘成英興致勃勃地說,2011年,她家新修了一棟2樓1底的小洋樓,重新添置了各種電器,現在正打算買一輛10余萬的小轎車。
都素村轄15個村民組2882人,主要以雜稻制種、林下茶、花生、油菜、柑橘為主,F有沙場1個、年出籠8千羽以上養雞場1個,50頭以上養豬戶3戶和1戶10頭以上養牛戶。2005年,當地農民陳昌銀投資300萬元,在村前金壇灣發展鄉村旅游,吸納當地30余人就業,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帶動地方財政年創收百余萬元。
2012年10月,岑鞏縣遠山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落地落戶都樹村,擬通過整合該村原老鷹巖農場資源,按照農牧場、果園、商貿步行街、農家樂和觀景臺等統一規劃,建成集休閑、旅游、觀光于一體貴州、乃至全國“最美生態園”。 公司目前已投入370萬元,總投入3千萬元,計劃2014年春季建成。

都樹村金壇灣農家小院美如畫
磨寨村:添置垃圾桶配齊環衛工
“各家各戶,有垃圾的快拿出來倒掉,講究衛生,建成美麗磨寨……”3月16日下午,思陽鎮磨寨村張玲、陳維軍清理完村頭最后一處垃圾桶。走在回家的路上,兩人有說有笑,如今村寨衛生好了,進屋出門總覺得亮敞了許多。
磨寨村共有312戶1301人,位于思旸鎮西北部龍江河畔,岑石公路從村里穿過,交通十分便利。近年來,該村依托地理優勢,大力發展雜稻制種、油茶、思州柚和交通運輸業,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010年,該村實施“一事一議”項目以來,共投入資金91.9127萬元,通村通組水泥路基本覆蓋。2011年,村里還建起了群眾體育場,安置了太陽能路燈。逢年過節,村民自發舉辦文體娛樂活動,老年彩船隊、秧歌隊、金錢棍隊、籃球隊等應運而生,極大地豐富了當地群眾文化生活。
2013年初,該村結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提出了建成“美麗磨寨”目標,在村巷尾各個主要路口裝上垃圾桶,實行以戶為單位、村民輪流值日衛生制度,村容村貌得到大大改善和美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