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13年1月20日,星期日,上午10點,我在朋友洪邦的陪同下前往凱里市三棵樹鎮黨果村采訪一位叫文正江的鄉村醫生。
此前,洪邦打了很多次電話給我,說是讓我無論如何都要抽時間去一趟黨果,我一次又一次以工作太忙為托詞,拒絕了。洪邦就說,早晚總有一天你會有空的,你什么時候有空,我們就什么時候去。
是洪邦的堅持,才讓我有了想去了解文正江究竟是何許人的沖動。
面包車朝著三棵樹方向大道行駛,15分鐘后拐入開懷村小路。
那是典型的村級公路,我們乘坐的面包車一路顛簸著慢慢往上攀爬,洪邦的手機不斷響起。洪邦告訴我說,現在文醫生在哪一家看護病人,讓我們把車開到村子的什么地方去。
車子開進開懷村后,恰巧看見文醫生剛從一位病人家走出來。我們立刻下了車。洪邦先介紹我們認識了,彼此相互寒暄了一番。文正江就說,今天早上村子里有幾個人打電話來急催,說是家里老人需要打針、輸液,我得趕緊去,采訪的事情等中午吃飯的時候再說吧。
我說:文醫生啊,其實我們的采訪現在已經開始了,不能停下來了,你只管做你的事,就當沒有看見我們,就當我們沒有來。
文正江說:怎么可以呢?明明你們就在我的眼前了,怎么可以怠慢你們呢?
我說:不要緊的,我正好看看你是怎么給老百姓看病的。
文醫生聽我這樣一說,才明白了什么似的往病人家走去。

上午10:40,文正江走進病人楊丙英家,楊丙英今年60歲,患風濕、痛風多年,每次發作起來就不能下地勞動。文正江剛為她打好針,同村的兩位患風濕、痛風的婦女也結伴而來請文正江看病。文正江分別為他倆打了針,藥箱都還來不及收好,寨腳一位老人龍啟俊的兒子就打電話來催了。
上午11:20,文正江走進病人龍啟俊家。龍啟俊今年已經是82歲高齡了,精神矍鑠,身體硬朗,前不久因為不慎把腿摔成骨折。說起來也是禍不單行,龍啟俊傷后不久,老伴顧永和(80歲)也把腳崴了,文正江用草藥為他老兩口包扎,現在基本上痊愈了,時不時還為他們打針消炎。我們正在采訪龍啟俊老人,文正江的電話驟然響起,文正江說,南花村二組的潘家媳婦顧仰九專程來黨果找他看病,人已經到村里了。
11:50,文正江走進黨果村四組病人楊年拉家。楊年拉老人今年85歲,年老體衰,還患有嚴重的支氣管哮喘,文正江常常到她家為她打針輸液。文正江一到,老人就拉著他的手,用苗語和他說話。

文正江一邊和老人聊天,一邊幫老人聽診,看上去就像母子倆在拉家常。楊年拉的孫女兒文秀春現在是貴州凱里學院的大學生,她在一旁告訴我們說:自從爺爺去世后,奶奶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但是奶奶一旦感覺身體不好,咳嗽厲害了就想到文醫生,就叫家里人跟文醫生打電話,只要文醫生人一到,她的病就好了大半了,文醫生給老人打針、輸液,兩三天就見好轉了,同樣的藥,經過文醫生的手,好像效果要好很多。
文正江見文秀春這樣夸他,他就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說,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作用,是病人都需要雙重的治療,一種是藥物治療,一種是心理治療,我給病人更多的恐怕是一種心理上的治療,讓病人充滿戰勝疾病的信心。有些醫生為了多賺錢,把小病說成大病,把很輕的病說成重病,這樣就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這樣一來,原本沒有病的人也會嚇出病來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