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法集資手段日趨隱蔽 需警惕高回報“陷阱”
11月29日 非法集資近年來屢禁不止。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近日透露,2005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非法集資立案年均2000多起,涉案金額200億元左右。對此,法律專家表示,如今非法集資的覆蓋領域日益廣泛、手段日趨隱蔽,為整治工作增加了難度。
“從近年來受理的案件看,非法集資活動呈現的鮮明特征就是領域廣泛、形式多樣、手段隱蔽。有打著農業、工業、環保、養老等各種幌子的,不法分子還往往經營一部分實體業務,而且在初期也會給投資者一些回報,識別起來更加困難。”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陶煒告訴記者。
近年來老年人已經成為非法集資“青睞”的對象。北京市一中院在調研中發現,在正規養老場所緊缺的情況下,一些犯罪分子虛構老年院產業并熱情邀請老年人參觀,鼓吹投資老年院有利自身又造福社會,從而集資詐騙大量錢財。
“少數受害者為挽回損失,尤其是在受到洗腦和蠱惑后,極可能發展成非法集資的宣傳者和幫助者,將危害進一步擴散。”陶煒表示。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該如何防范非法集資?陶煒建議,首先,不要盲目聽信高回報、保本保息的廣告,一些受害人投資的項目回報率在幾個月內就能翻倍,憑常識就應知其不可信;其次,不要盲目聽信親友勸告,即便親友已獲得收益,也可能是不法分子撒下的誘餌;第三,留意匯款賬號是否為相應的公司賬戶,許多不法分子都要求投資人交現金、將錢打入私人銀行賬戶或非該公司的銀行賬戶。
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邱寶昌表示,非法集資之所以近年來持續高發,原因復雜,包括投資渠道有限、參與者理性投資觀念不足、監管機制不完善等。因此,治理非法集資也是任重而道遠。有關部門應該從拓寬投資渠道、完善監管機制、加強投資者教育多方面入手,才能從根本上打擊非法集資行為。(王曉潔 涂銘)
上一篇 :未婚父親網上賣兒 出生4天后以8萬賣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