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結、離婚規避房產稅面臨六大法律風險
為規避“國五條”高額房產交易稅,各地紛紛出現了新一波假結、離婚潮,甚至有不少網友質疑“國五條”的合理性。對此,“家事法苑”婚姻律師團隊成員段鳳麗、李軍在做客人民微博微訪談時表示,假結、離婚避稅有風險,得不償失,不建議大家采用。
李軍認為,政策性離婚確實隱藏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如因國家政策變動或調整導致離婚未達預期逃稅目的;因離婚協議生效且不可反悔,一方假戲真做,導致另一方人財兩空或者導致一方或雙方心理失衡而做出極端的行為,甚至觸犯刑律。另外,即使是假離婚,也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不值得為避稅而假結、離婚。
段鳳麗也認為,通過假結、離婚來規避“國五條”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行性。因為“國五條”是增加二手房買賣的交易成本,而夫妻之間的更名過戶不受此限,所以從理論上說通過假結、離婚可能達到避交20%個稅的目的,但風險很大。其法律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雙方產生相互扶養的法律義務;財產約定不明或約定無效時產生爭議的風險;出資證據不明時,財產權屬產生爭議的風險;一方反悔不愿離婚時,或為達到其他目的,陷入離婚持久戰中;一方惡意舉債時,對外承擔連帶債務的風險;而且由于認識上的分歧,可能也會存在刑事責任風險。同時,雖說為規避房產交易稅而假離婚是否違法存有爭議,但一般認為其違反了公序良俗,因此,也難以說是合理避稅,這種分歧也是潛在的風險。(實習生 張曉紅)
[收藏]
責任編輯:
點擊展開表個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