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作為一名教育局長,統領著全縣1600多名教職工,教育和管理著26000多名學生,牽動著16萬苗族人民的心。劉俊自上任之初就坦言深感壓力之大,責任之重。
“劉俊同志是一位顧全大局、真抓實干、精通業務、廉潔自律、富有親和力、凝聚力又有膽識、有魄力的好領導”這是縣教育局工作人員及各鄉鎮學校教職工對現任雷山縣教育局局長劉俊同志的共同評價。
他是教育科班出身,1992年畢業于黔東南民族專科學校,畢業后即在基層中學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來忠于職守,愛崗敬業,團結同仁,鉆研業務,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及管理經驗,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領導崗位。他先后擔任過雷山二中校長、縣教育局副局長、雷山民族中學校長,2010年12月任縣教育局局長。兩年多來,他對教育事業的眷戀之情化作不竭的動力,以一個“掌門人”的姿態,帶領教育局機關干部和全縣教職員工在發展雷山教育事業的征途上,率先垂范、克難攻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了新時期領導干部無私奉獻、廉潔自律、勇于實踐、善于創新的良好形象,深受同仁好評和領導褒獎。
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先行者
劉俊在任雷山二中校長期間,為傳承本縣特有的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時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在2008年雷山縣“兩基”迎“國檢”的關鍵時期,他創造性地將民族文化進校園這一暢想大膽在雷山二中實施,首先將民族舞蹈納入學校課間操,隨即又將民族民間文化納入課堂教育,并組織教師編寫了民族文化鄉土教材,讓民族舞蹈納入課間操、民族文化上課表、進課堂等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在課余時間和節日里,二中校園呈現出唱民族歌、跳民族舞、演奏民樂的歡樂景象。從而得以在全縣大面積鋪開,各中小學積極地配備和培養民族文化課專兼職教師,要求執教教師每學期要學會跳一個民族舞蹈、唱一首苗族飛歌或酒歌、寫一個民族文化調研課題等,促使極多教師由專一的教書匠轉向能歌善舞的多面手,努力做一個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帶頭人。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而且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對家鄉的由衷熱愛。作為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倡導人和先行者,劉俊為“民族歌舞之鄉”的雷山縣后繼有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在他的倡導和強有力的推動下,雷山縣民族文化進校園以及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也深受各級領導的肯定和重視。為表示對雷山民族文化進校園工作的肯定尤其更好地在全省中小學開展傳承民族文化活動,貴州省民族文化進校園推進會于2012年11月29日在雷山拉開了序幕。2013年又將雷山八大優秀的民族舞蹈納入到學校排練并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民族舞蹈大賽。如今,雷山縣豐富多彩的蘆笙舞、銅鼓舞、苗族飛歌、酒歌、苗繡等民俗文化在縣內各中小學相繼步入課堂,民族文化課成了雷山縣各中小學校園一枝瑰麗奇葩。
師資力量培育的踐行者
“愛崗敬業,業務精湛”是他心目中理想教師形象的準則。他說: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沒有高水平的教育,就培養不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他認為建立一支思想好、業務精、道德高尚、充滿活力、富有愛心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雷山教育事業成功和希望的保證。于是,他總結近年來該縣教育現狀并結合自己的觀點,提出了“我的理想教育、理想校長、理想教師”為主題的教師師德理念,并于2012年2月把自己親自制作的課件在“雷山縣首屆校長、主任論壇”和“雷山縣2012年教育工作會”等作了專題講座。為了更好地把好把牢“校長、教師”這“兩個資源、兩個著力點”,他深入到雷山縣第二中學、第三中學和雷山民族中學等大型學校舉辦了他自己“理想校長、教師”的專題講座,并且積極將自己的辦學理念、辦學經驗近距離地與一線老師進行深入、坦誠交流,收到了較好效果。
劉俊深知“為人師表”的師德重量,所以,他一直注重全縣中小學校長的選用與管理,極力想法提高全縣中小學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著眼選聘那些思想好、責任心強、能力超群、經驗豐富、敢于創新的同志走上學校領導崗位。兩年來,在他的踐行下,“師德標準”范圍內,通過組織考察,民主把關,已有56名優秀年輕教師走上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崗位;他還注重遴選基層優秀教師到縣教育局上掛學習,促其成長進步,兩年來,先后推薦15名年輕優秀教師到教育局上掛學習,并將優秀者輸送到需要的工作崗位上。他更是注重師資力量提升的培訓,2010年來,投入資金高達187萬元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對教師培訓達2708人次之多,有校長、主任專題論壇,特崗教師的崗前和知識提升培訓,先后開展了農村邊遠山村教師知識能力的培訓,縣級教研員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學校財務人員專題培訓、教師業務及辦公禮儀等培訓工作,從而全面提高了全縣教師素質。每年還在縣城關的雷山民中、二中、三中、丹江小學、丹江二小等學校遴選基層優秀教師,為全縣教師爭優創先搭建平臺,贏得了全縣教職工的稱贊和好評。
提高教育質量的踐行者
為抓好學校的管理,尤其幫助薄弱校點抓好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細心的劉俊在網上搜索、學習省內外中小學教學管理的思路,在外出開會時也是個“有心人”,經過思考和探索,他在2011年初擬訂了局領導聯系鄉鎮學校,局機關干部兼任薄弱校點名譽校長制度,從2011年9月起,全縣九鄉鎮開始實行局領導班子包干制,主要負責指導、督促各鄉鎮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等工作,村完小以上學校均安排有名譽校長,如此大動作配備名譽校長,在雷山教育史上創下超前、創新的先例。
“教學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生命線”這是劉俊反復強調的一個準則,他無時不在強調,并貫徹在實際工作中。他本著向教學改革要質量的思路,狠抓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全縣教育管理水平。他注重對薄弱學校的管理和提升,以縮小校與校之間的差距,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為此,他積極組織有教育經驗的老師深入薄弱學校,幫助他們剖析原因、訂目標、找措施。為確保教育教學質量所需經費,他堅定作出承諾,只要為教育教學服務的,我們要為其讓路,建言獻策,勒緊褲腰帶也要為之提供經費保障,同時向縣、州、省有關領導反應情況,申請經費,獲得縣政府每年200萬元作為教育教學質量獎勵資金,經過劉俊與全局干部的努力,全縣學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學能力出現了你追我趕的良好態勢,校與校的差距在不斷縮小。2012年全縣小學統一檢測綜合成績比2011年綜合成績提高了19.83個百分點;2012年全縣初中統一檢測綜合成績比2011年綜合成績提高了20.52個百分點;2012年普通高中一本累計上線120人,二本以上累計上線650人,高中教育終于甩掉了幾十年戴在頭上的落后帽子,步入全州中上等行列,得到了州教育局的肯定,2010年丹江小學、雷山二中被州教育局評為全州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雷山民中榮獲全州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提高獎;2011年郎德小學、望豐中學被州教育局表彰為全州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雷山民中榮獲全州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培優突出獎。
在他的重視下,《雷山縣中小學教育評價方案》、《雷山縣中小學校教師輪崗方案》、《縣城關與鄉鎮中小學校的教學質量捆綁評價機制》等管理機制紛紛出臺。同時注重和加強全縣中小學聯片教研,開展優秀教師送教下鄉活動,實施縣職校與省內外先進學校聯合辦學的 “0.5+2.5”、“0+3”的辦學模式。每年開展整班移交制度,保證了入學率。近年來,雷山縣的中小學教育工作出現了喜人的局面,2012年10月順利地通過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導評估驗收,11月份順利地通過省人民政府對雷山黨政主要領導教育考核和普及高中教育的驗收。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不凝聚著他的心智和汗水。
學生營養計劃的肯行者
為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溫暖午餐”,劉俊下決心克服雷山縣中小學校分布不均勻、教學點多、條件差異大等困難,他組織力量,借鑒外地經驗,擬制了全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1年底,他提出:“我們要按照省州的要求,在一年之內實現校校有食堂的目標。”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他想辦法擠出136.2萬元分配到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作為食堂新建、改擴建及設備添置專項經費,半年時間,一共完成新建17所,改、擴建9所,配齊配足設備54所,到2012年9月底,全縣80所學校順利實現了“校校有食堂”的目標。為讓學生吃好、吃飽,每到一所學校檢查,他都嚴厲強調:學校或任何一個校領導千萬不能在學生營養餐經費上想“歪點子”,營養餐的每一分錢都得用到學生身上,按標準餐標讓學生吃飽、吃好、吃有營養,是我們教育者的良心和職責。
為配足食堂從業人員,減輕教師負擔,他多次跑縣委縣政府“要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縣委、縣政府通過常委會議同意給予配備191名食堂從業人員。為用好這批食堂從業人員,2012年8月16日、21日分別兩次舉辦了食堂從業人員食堂操作、衛生標準、營養配備等基本知識崗前培訓,他每到一所學校調研,必到學生食堂細問細查,不斷促進從業人員的工作水平和誠心為學生服務的職業意識。
德育教育塑造的力行者
“創建優美的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這是劉俊他孜孜不倦實踐的又一個辦學理念。為發揮環境育人作用,讓學生在美麗的校園里感受到身心愉悅,享受到高品位生活,從而達到“環境育人”作用,他提倡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校園環境上,通過優美的校園環境來孕育德才兼備的后備人才。
他明確表態:“要千方百計支持學校,尤其是薄弱學校做好校園文化和優美環境的建設問題”。2011年以來,全縣緊緊圍繞“五化三園”(五化即綠化、凈化、美化、文化、硬化,三園即樂園、花園、校園)建設目標,加大資金的投入,加大對全縣校園環境和優美教室的建設,完成維修加固桌椅3807套、門窗2128㎡、黑板104塊、講桌100張、燈具923套;完成更新課桌3372套、門窗303㎡、黑板127塊、講桌133張、燈具537套;完成地面硬化2642㎡、墻面粉刷9305㎡、綠化1873㎡,總投資達163.03萬元。在抓學校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工作時,他提倡本著“節儉、實在”的原則結合各個學校實際,鼓勵教師、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的設計,營造出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的教室、寢室、走廊、餐廳、廁所等校園文明環境。“決心投入”使各中小學的面貌得以煥然一新,各學校呈現出一山、一石、一廊都有情,一草、一木、一亭都育人的良好景象,學校真正成了學園、花園、樂園和書香校園。
目前,雷山二中、丹江小學等10所學校于2011年被評為縣級環境育人先進學校。2012年10月,望豐中學、大塘中學、西江中學、公統小學、丹江二小、郎德小學、西江小學等七所學校也通過了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導評估,被評為州級環境育人先進學校。如今,步入雷山縣每所中小學校園,無論是地處縣城的學校,還是偏遠的方祥、達地校點,都能看到整潔的校容校貌,感受到濃郁的校園文明環境。
劉俊是一個謙虛清廉、雷厲風行、勇于承擔責任而富有膽識的領導。雖然對教育管理工作一直非常熟悉,但來到教育局以后,他依然努力學習業務知識,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提高領導水平和決策能力。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努力做一名政治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務實高效的教育管理者。
他為人謙和,注重通過自己的言行去影響身邊的人。在工作中,能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誠懇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從不擺官架子。他敢于承擔責任,從不推脫責任,很多在他身邊工作的人無不感概:“在劉局手下工作總感覺有安全感”。
教育系統相對縣直各單位可稱是“大”單位,人員多,校點多,事情雜。但是,他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恪守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的原則。他始終堅持用“勤政、為民、務實、清正、高效”來要求自己,注重以德服人,將剛性約束與人性化管理結合起來,在教育系統內弘揚埋頭苦干、爭當先進的正氣,堅決制止了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等不良之風。
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必定是豐厚的回報。劉俊擔任教育局長兩年來,時刻彰顯著他對工作的執著和激情,對雷山教育的深情與厚愛。在他的感染和領導下,局領導班子的每一位成員都能殫精竭慮、盡職盡責的完成每一項工作。雷山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一項項榮譽也接踵而來,2010年以來,雷山縣教育局獲得貴州省“十一五”期間特殊教育先進集體、“國培計劃(2010)”貴州省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先進集體、全州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五好”基層黨組織、年度安全生產工作目標考核一等獎、提案辦理工作先進單位等省、州、縣幾十個殊榮。群眾對雷山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心懷雷山教育,情結父老鄉親。在即將到來的2013年,作為雷山縣教育局掌門人的劉俊表示,將率領全局同仁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更快更好地做好全縣中小學教育工作,緊緊圍繞“一校一品牌,一年一變樣,一流書香文化校園” “鞏固義務教育,提升高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普及幼兒教育”的辦學思路,努力使全縣教育整體水平再上新臺階。(李忠澤 李格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