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雷山老兵張國安是雷鋒的戰友,近日,闊別家鄉近半個世紀的他回鄉講雷鋒故事,宣揚雷鋒精神,在雷山引起了強烈反響(本網曾作報道)。4月12日,這位可親的老人向記者講述了他與雷鋒交往的點滴。他說:“雷鋒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
接新兵與雷鋒相識
張國安原籍在雷山縣丹江鎮人,1950年10月,他在雷山應征入伍,成了一名軍人。隨后,跟隨部隊參加過抗美援朝、珍寶島戰役。后來,他任過“雷鋒團”軍醫、政治教導員等職。現今79歲的張國安任遼寧省營口市雷鋒精神促進會委員,宣講團副團長。
張國安告訴記者,其與雷鋒同志是1960年1月8日認識的。當天,他奉命去營口火車站迎接新兵,雷鋒就在其中,二人就這樣相識了。“當時,雷鋒同志代表新兵發言,他非常嚴肅認真的說:我們一定當好人民子弟兵,做好毛主席的好戰士。”張國安說,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與雷鋒相識和雷鋒代表新兵發言表決心的一幕,還歷歷在目。
嚴重拉肚子
但堅持參加戰斗
據了解,雷鋒入伍時,張國安在部隊任軍醫,因而和許多戰士都有接觸,包括雷鋒。1961年6月,遼陽省撫順市遭受洪災,部隊組織官兵們緊急趕赴現場搶險救災,雷鋒和張國安都參加了這次戰斗。
“當時,雷鋒同志是駕駛員,負責開車。”張國安說,雷鋒本可以不去的,因為他拉肚子很嚴重,但他不聽勸,堅持要參加這次戰斗。
在戰斗中,張國安拿藥給他服用,雷鋒很愉快地接受了。但勸他休息時,他說什么也不肯,說自己能挺住。
張國安無可奈何,便向連長報告了雷鋒的情況(兩人當時在一個連隊),于是連長親自出馬去勸說,但也無濟于事。“這場搶險救災的戰斗持續了七天七夜,雷鋒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一聲累。”張國安說。
半個世紀
持續宣揚雷鋒精神
雷鋒在部隊時,利用空余時間制作了一個“節約箱”,平時,揀揀舊螺絲釘、廢鐵皮等物品,收到“節約箱”里,以備不時之需。
張國安被他這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精神所感,也很節約,從不浪費一件醫務用品。為此,他還立了三等功一次。至今,生活條件好轉,但張國安依然像以前一樣,依然保持著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雷鋒同志犧牲后,張國安和許多雷鋒生前的戰友一樣,自發宣揚雷鋒精神。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多次深入機關、學校、工廠、農村,去講述雷鋒的故事,宣揚雷鋒的精神。至于進行了多少場次的宣講,連張國安自己也說不清楚。
據悉,由于張國安多年堅持宣講雷鋒精神,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于2013年3月5日被遼寧省營口市授予了“傳播雷鋒精神特別貢獻獎”的榮譽稱號。
在雷山期間,張國安講述了雷鋒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故事,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雷山民中高二文(1)班的學生劉梅富說:“聽張老前輩講述雷鋒的故事,我很受感動,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爭取在明年的高考中考上理想的大學,將來像雷鋒一樣,為祖國獻力,為人民服務”。
特別說明:因為張國安年事已高,加上從私人感情上來講,他與雷鋒同志感情不深厚,他本人掌握的材料并不太豐富,所以文中很多處沒有細節描述。請諒解。(張希才 劉安信)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