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貴州省雷山西江千戶苗寨現有農戶1394戶,5515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有2000多年建寨歷史。苗寨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苗寨采取傳統與創新管理模式相結合,推動民生事業和社會建設沿著和諧快速方向發展。2012年,西江景區接待游客297.34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1億元。
以民族文化助推旅游發展。西江千戶苗寨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實現民族文化與旅游開發深度融合,提升了旅游品位,民族文化得到了傳承和保護,兩者相得益彰,共生共融。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實現群眾共同富裕的新興產業。目前,苗寨共有農家樂328戶,擁有接待床位近3500個,旅游直接從業人員達6000多人,間接從業人員達5萬余人。
民眾參與讓發展惠及百姓。當地政府加大對景區點開發打造力度,最大限度縮小寨內農戶收入差距促進協調發展,把村民盡量安排到景區管理隊伍中來,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為10余名殘疾人通過擦皮鞋、辦餐具消毒公司等服務,每月每人為家庭增加了1500元以上的收入。制定《西江千戶苗寨民族文化保護評級獎勵辦法》,將景區門票收入的18%作為苗族文化保護經費,每戶農戶按照苗寨吊腳樓評估等級領取民族文化保護經費。2009—2012年累計發放民族文化保護經費1678萬元,充分調動農戶保護民族文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自建消防隊伍杜絕火災發生。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是苗族先民從長江中下游流域輾轉遷徙所帶來的古老干欄建筑工藝,是苗族建筑文化的載體,具有很高歷史研究價值,1394戶吊腳樓均為木質,居住密集消防成了最大隱患。為保證西江吊腳木樓的絕對安全,苗寨配備18名專職消防隊員,組建義務消防隊95人,青年消防志愿者117人,聘用4名鳴鑼喊寨人員每天進行早、晚兩次鳴鑼喊寨,專職消防隊員每天對現有的水池、消防栓試水壓力、消防網管等設施進行檢查,24小時對“千戶苗寨”進行消防監控,每月開展2次以上的地毯式防火安全大檢查。修建西江景區消防站辦公樓、消防哨,配備了消防車、消防栓、電子機動泵、手拉機動泵、升降梯、消防報警器等裝備,村民投工投勞,修建了消防池、取水堰、快濾池、高位供水池等設施,提高了西江千戶苗寨抵御火災的能力。
寨老化解矛盾促進社會穩定。西江建立景區矛盾糾紛聯合化解的工作機制和矛盾糾紛調解組織。調解人員由鎮調解中心、西江村調解站、景區執法隊和村里有威望的寨老等組成,調解人員共有10人,負責排查調解景區建設、經營等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糾紛和問題,維護了景區的社會穩定。
傳統村規民約促進綜合管理。西江村將《村規民約》公示于景區內,凡發生的矛盾糾紛、火警、偷盜行為、敗壞民風民俗等情節較嚴重的違約行為,由行為人交“四個”120(大米120斤、酒120斤、肉120斤、蔬菜120)或“洗寨”(苗族風俗,以表示對全寨人的歉意和悔改之意)。景區建立以來,村民與游客從未發生過矛盾糾紛,對維護景區社會穩定、凈化民情、保持民風起到積極作用。
群防群治隊伍促進治安管理。西江鎮黨委、政府成立了治安排查整治指揮部,建立景區整治治安問題統一指揮機制。目前,西江千戶苗寨有公安派出所民警12名、治安協勤人員96名、西江千戶苗寨旅游公司保安大隊41名、護寨隊6支131人、交警中隊17人、西江景區執法大隊19名。由公安派出所牽頭,加強景區街面、各景點全天候24小時的巡邏防范,強化景區及周邊治安排查整治工作。近年來,西江景區無重大刑事案件發生,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問題得到及時查處,群眾安全感達98%以上,滿意度達95%以上。(龍懷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